正文 第一百三十七章 未雨綢繆(1 / 2)

申初時分,一千三百餘人的騎兵抵達赤城堡與雲州堡之間的小眉山山腳下,進入一條狹長的開闊地帶。舉目四顧,但見西邊有一道絕壁遮擋,東邊正是小眉山西麓,小眉山那邊有道巨大的豁口,大概是通往獨石水、龍門川等水源的必經之路。

朱祁銘回想起鄞國公的《平虜七策》,他對那上麵有關此地山川地貌的描述早已爛熟於心,此刻,親眼觀察之後,兩相對照,覺得《平虜七策》所載十分契合實際,想當年,鄞國公必定是到處跋山涉水,那分辛勞非常人所能感知。

依《平虜七策》的記載,此地應有南北向坦途暢行無阻,往北,可繞行至鬆樹堡、獨石堡等邊塞城堡;往西南,可直抵龍門衛一帶。

朱祁銘緩緩舉起右手,頓時,傳令聲一路向後傳遞過去。

“唏籲籲!”

戰馬的嘶鳴聲響成一片,千餘名騎士勒住馬,定在原地,等待後續命令。

“殿下!”那邊梁崗率十餘名越府護衛迎了過來,在梁崗的身後,站著近百名越府匠役。

“梁指揮使!”朱祁銘招呼一聲,翻身下馬,將馬韁扔給迎過來的護衛。

“殿下。”梁崗回指身後,“營房、馬廄全已建好,糧草也悉數備齊,足夠三個月之需。”

朱祁銘道一聲辛苦,轉而吩咐梁崗道:“梁指揮使在此歇息一晚,明早率眾啟程回京。”

商懷英、唐戟、蔣乙、趙崗過來與梁崗見禮,梁崗看似不願返京,但當著一大幫人不便出言抗命,隻得吩咐自己帶來的護衛分頭招呼千餘騎兵入營,各自排定住處。

多數營房落在一個低矮的山包上,少量營房建於那道狹長的平地上。

朱祁銘及商懷英、唐戟、蔣乙、趙崗的營房全在山包上,由一個個木棚組成,有大有小,掩映在蒼鬆翠柏之間。

眾人步行至山包上,各自去尋找自己的住處。朱祁銘隨梁崗走入一個大小適中的木棚,木棚雖陋,但裏麵收拾得十分整潔,一張榻、數把臨時趕製的杌凳擺放得井然有序,棚內還散發著黃熟香的香味。

“嘿嘿,殿下,就地取材,倒是節省銀子。”梁崗顯得很是得意,忽然頭一斜,湊近朱祁銘道:“殿下,讓在下留在此地吧?”

“不行!”朱祁銘連連擺手,“留你在此,便成了越府護衛軍而非八百勇士出戰。”

“那不是一樣嗎?”

“大不一樣,罷了,你不懂,多說無益,留下二十名廚役,餘者悉數帶回越府。”

這時,商懷英、唐戟、蔣乙、趙崗認了個門就一起返回到了朱祁銘身邊,顯然是想就接下來的事進行會商。

“殿下為何斷定韃賊會在此地而非大同、密雲那邊大舉入寇?”商懷英搶先開了口。

“問得好!”朱祁銘掃視眾人,見他們個個都睜大了眼睛盯著自己,便知道這道疑惑已折磨他們許多天了。“大同和密雲兩地連續兩年都有韃賊入寇,韃賊從大同那邊入寇人數最多的一次據說有六百人之眾,如此大的陣仗,那該造了多大的孽呀!再從那裏越境劫掠,不會撈到多少油水!何況朝廷已嚴令大同、密雲兩地增兵警戒,瓦剌人不會往重兵堆裏鑽。”

“反觀宣府一線,兩年來太安靜了!瓦剌人不傻,知道把羊養肥了再宰的道理。本王料定韃賊今明兩年必在宣府一線重兵入寇。”

眾人目光齊齊一亮,繃著的身姿也隨之鬆弛下來,看來是認同了朱祁銘的判斷。

“宣府一帶邊民甚眾,是韃賊入寇的首選之地,可此地離宣府甚遠,萬一韃賊從宣府那邊入寇,咱們該如何是好?”商懷英又道。

朱祁銘搖搖頭,“萬泉、張家口堡那邊長城城防堅固,集結著宣府三衛、萬泉兩衛,還有懷安衛等數衛重兵,韃賊在那邊無隙可乘,難以入寇。而龍門、鬆樹堡、獨石堡一線的長城並未連成一片,到處都是缺口,且兵力薄弱,必為韃賊入寇的首選之地!咱們隻需兼顧龍門、鬆樹堡、獨石堡三地即可。”

眾人略一沉吟,隨即紛紛點頭。趙崗跨前一步,姿容顯得甚是恭敬。“敢問殿下,龍門、鬆樹堡、獨石堡附近邊民極少,韃賊即便入寇,人數想必也不會太多,故而想要打痛韃賊,恐怕難以如願吧?”

這時,門外不遠處響起一陣雜亂的腳步聲,棚內眾人扭頭望去,見十餘名親衛軍聚到一顆巨鬆下,一番說笑後,其中一人竟張口開唱。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一首《荊軻歌》唱得甚是激昂,但過於悲壯,且與此番出征的主題不合,朱祁銘聽後直搖頭。趙崗見狀就想過去教訓那十餘名親衛軍,被朱祁銘揮手製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