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悶的轟鳴聲中,尚宮局府庫兩扇厚重的大門合上了,一把超大的銅鎖鎖住了對開的鐵環。宮正司二十名帶刀女官分班散開,分守在周遭的各個角落。
尚宮局尚宮快步至皇太後身前,“稟皇太後,府庫三道大門均已加鎖,尚宮局即刻將府庫鑰匙呈送給秦妃娘娘。”
皇太後滿意地點點頭,“往後府庫之事唯秦妃之命是從。”
“是。”
皇太後轉身就想登上轎輦離去,卻見皇上乘坐的肩輿在不遠處落下。
“皇上駕到!”
女官與皇太後身邊隨行的內侍、宮女相繼跪地,“聖躬萬福!”
皇上下了肩輿,緩步至皇太後身前,“兒子給母後請安。”目光落在了府庫大門上,“母後真想讓秦氏掌管尚宮局府庫麼?”
“不錯。”皇太後幽然歎了口氣,支開一大幫隨行人,“哀家本想如皇帝所願,徹底撒開手,去熙養天年,可周妃在哭訴,說皇後故意加害皇子;皇後也在哭訴,說周妃有意散布謠言,以卑淩尊,雙方各執一詞,鬧得後宮盡人皆知,成何體統!”
“可兒子······曾應允由皇後掌管尚宮局府庫。”
皇太後徐徐搖頭。她是過來人,親曆過決絕無情的後宮惡鬥,且是宮鬥的受益者,但身為皇祖母之後,以社稷、皇室守望者的身份回首往事,從中察覺到了太多的不堪。眼看下一輩嬪妃的明爭暗鬥愈演愈烈,那股子狠勁與上一輩人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
“將掌管府庫之事交給皇後,周妃會作何感想?這不是火上澆油嗎?哼,承平之時後妃爭風吃醋倒也罷了,而今社稷多事,後妃豈能恣意妄為!大家相忍為國,前朝如此,後宮亦是!”
皇上心有不甘,“為何偏偏要秦氏掌管府庫?”
“誰積財誰掌管府庫,這是順理成章的事,何況眼下由秦妃掌管府庫,後宮中的反對聲音最小,故而秦氏是掌管府庫的不二人選!”皇太後斷然道:“皇帝若真想穩定後宮,那便用行動告訴眾妃,後宮惡鬥絕不會有贏家!”
皇上不得不承認,眼下當務之急確實是維穩,以霹靂手段懲戒皇後、周妃中的任意一人都會引發不小的震蕩, 而聽任後宮爭鬥愈演愈烈更不可取,要想維穩,皇太後的話就是金玉良言!
但他還是忍不住歎了一聲:“秦氏!”
見自己的兒子麵容憔悴,皇太後頗為心疼,當下放緩了語氣:“皇後與周妃都在指認對方當初散布謠言,朝秦妃頭上潑髒水,都鬧到了這份上,皇帝也該對流言釋懷了。秦妃不僅無過,而且還有功於社稷。”
不錯,秦氏積下那麼多銀子,的確有功於社稷!這樣的結論令皇上難受,腦中浮起一道疑問:莫非自己是個昏君?
皇太後猶豫許久,最終還是道出了深埋在心底的一番話:“哀家知道,皇帝心中有道坎始終過不去,流言涉及別人時,皇帝尚能明察,一旦涉及越王,皇帝卻容易失去分寸。這麼多年了,每遇朝務棘手而一籌莫展時,皇帝都會想到越王,可用過之後,日子稍一好過,便把越王忘得一幹二淨,甚至巴不得把他打發到一個偏遠的地方,眼不見為淨,這都是源於心虛!身為天子,君臨天下,一生之中總會遇到那麼幾個非凡之人,對此,天子要有識人之明,借助其才智成就一番偉業,這對天子的英名而言,有百益而無一損。皇帝隻須記住,憑自己穩如泰山的地位,足以駕馭越王,皇帝應有這份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