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七十四章 政治擔當(1 / 2)

“何人願意出使瓦剌?”

景泰帝首次踏入奉天殿議事,心情卻是靜若止水。他端坐於禦座上,緩緩掃視殿中群臣,看眾人會做出何種反應。

滿殿的主和者全都垂下頭,默然不應。

瓦剌使臣納哈出剛剛入京,顯然是來窺探明廷的動靜的。人家的使臣都上門了,大明若不定下自己的使臣人選,講和這場戲根本就無法開演。

可是,這些慣於“子曰”、“詩雲”將大道理的主和者豈敢自告奮勇,臨不測之地,受無妄之災?

往古晏子使楚、藺相如完璧歸趙,二者不辱使命,被傳為千古佳話。不過,晏子、藺相如出使的楚、秦二國,卻是華夏諸侯國,大家奉行著同質文明,邦交道義與使者風骨極易得到敵對雙方的共同讚許。華夏國度又豈是瓦剌這個野蠻之邦可比的?

而眼下大軍新敗,國中人心惶惶,大明並無多少與瓦剌討價還價的本錢,無論是誰出任使臣,都注定是一次冒險之旅!

像過去那樣對瓦剌的勒索有求必應?沒門!瓦剌人此時的胃口隻怕都能吞天了,靠大肆出賣國家利益來換取和平的意願即便得到朝中君臣默許,其成事後的曆史責任也有不堪承受之重,使者回京後肯定會被朝野的唾沫給淹死,甚至背上千古罵名,遺禍子孫後代!

更要命的是,你想學學晏子、藺相如,在虜廷亮亮自己飽學之士的風骨,與虜酋來一場華麗的辯論,嘿嘿,行啊!“哢嚓”一聲,隻怕話沒說完就會人頭落地!

說到底,此時求和就是一廂情願,大明與瓦剌之間最終要用實力對話!

因此,漂亮話說了一大籮筐的主和者,在需要他們將自己的願景付諸行動的時候,一個個都退縮了。

殿中尷尬的場麵有些令人不忍卒睹。景泰帝足足等了半個時辰,見無人請命,便撇下群臣,一言不發地出了奉天殿。

既然無人自告奮勇,景泰帝便隻能點將。他傳來錦衣衛指揮同知嶽謙,升嶽謙為都指揮僉事,賞白金二十兩、紵絲四表裏。

還別說,真的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嶽謙轉動眼珠思量半天,硬著頭皮慷慨陳詞:“微臣誓將不辱使命!”

有道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嶽謙為了官升兩級、獲取白金二十兩,遠赴虜廷,結果被瓦剌人扣留,不久就死於非命。

值得一提的是,幾乎就在同時,皇太後派遣金吾右衛都指揮僉事季鐸赴虜廷給上皇送貂裘,季鐸來去自如,也先並未為難他,此事頗耐人尋味。

這是後話,姑且不提。話說景泰帝定下使臣後,當即傳納哈出陛見,景泰帝修書一封,向瓦剌可汗脫脫不花表明講和之意。

一紙空文當然不足以表明大明的誠意,於是,景泰帝召來百官商議,定下了奉送給脫脫不花、也先的財物,書麵上不提“賞賜”這樣的字眼,而是改用“特致”二字。

“······特致金百兩,銀二百兩,托珠十托,珍珠百顆,織金九龍紋紵絲五匹,織金蟒龍紵絲十匹,渾織金花紵絲五匹,素花紵絲二十匹,並琵琶、箏器等物,令使臣齎領給付,可汗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