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萬韃賊對京城發動的攻勢受挫,而三萬虜寇被居庸關守軍死死擋在關外,無法如期趕往京師參戰。麵對這番境況,也先料無勝算,擔心戰事久拖下去於己不利,便引兵自良鄉一帶西遁。
若論實力,守衛京城的明軍還不如當初在土木堡兵敗的精銳京軍,但經於謙一手整訓且撤換掉大批中低級軍官後,明軍戰力得到了迅速恢複,再加上石亨的精心調度,及時號令各路人馬互為策應,京城保衛戰終於以明軍的勝利而告終。
石亨、於謙論功居首,景泰帝封石亨為武清侯,加於謙為少保兼兵部尚書,這是繼楊士奇、楊榮之後,九卿中再次有人位居“三孤”之列。
於謙剛升任兵部尚書不久,轉眼間又獲少保頭銜,論地位已在身為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的胡濙、王直二人之上,這讓於謙甚是不安,於謙便選在陛見時極力推辭。
“臣猥以淺薄致位六卿,任重才疏,已出望外。今虜寇未靖,兵事未寧,當聖主憂勤之時、人臣效死之日,豈以犬馬微勞遽膺保、傅重任?所有恩命未敢袛受,如蒙憐憫,仍臣舊職,提督軍務,以圖補報。”
景泰帝當然不會接受於謙的辭讓,而是堅持將少保的頭銜加在了於謙身上。景泰帝還致書也先,敕諭也先的弟弟伯顏帖木兒,請他們善待上皇,最好能派一、二十人解甲置兵,送還上皇。
得知也先挾持上皇退出了紫荊關,景泰帝敕諭各路勤王兵離京,並下旨令尚未抵京的朝鮮兵、女真兵、陝西吐蕃兵各自回還。
京城依然處於戒嚴中,但瓦剌三部已露出了即將發生內訌的征兆,脫脫不花瞞著也先,派使臣兀靈哈秘赴北京朝貢,內閣首輔陳循從中窺出了瓦剌的敗象,力勸景泰帝交好脫脫不花,以收離間之效,景泰帝聽取了陳循的建議,禮待兀靈哈,並給予脫脫不花以重賞。
白忙活了一場的也先惱怒不已,縱兵大肆劫掠所過州縣,無數百姓仍在遭受苦難。於是,景泰帝派出數路人馬追剿也先部屬,並嚴令各地守軍善盡保境安民之責。
正當景泰帝想起了朱祁銘,準備傳他入奉天殿詳談時,卻聽興安稟報道:“陛下,越王已率八千人馬離開京城,料三日後將抵達大同邊境一線。”
······
飛雪滿天,大同貓兒莊一帶地麵積雪已過一尺。
“籲!”
朱祁銘勒住馬,凝眸打量周遭的地形,以加深《平虜七策》給他留下的地理印象。
大同的地形屬於盆地,四周溝壑縱橫,山巒起伏,地勢險要,是藩屏京師的重要門戶。而貓兒莊就在大同北側,緊鄰邊境線,大明在此築有城堡,這裏是也先出入大明的必經之地,當初也先率軍進犯大同時,大同參將吳浩就是在此地戰死的。
“駕!”
朱祁銘策馬歸入行伍之中,號令近七千千人馬繞過貓兒莊城堡,越過邊境線,潛入瓦剌地界。
趕在天黑前,近七千人馬到達一處坳地,就見石峰帶領千餘人馬迎上前來。
“請殿下移步,再北行半裏,即可抵達宿營地。”石峰躍下馬背,牽住朱祁銘坐騎的轡頭,笑道。
在京城鏖戰正酣時,朱祁銘命石峰率眾先行來此,攜帶戶部的文書,從大同府調來足夠多的糧草,並選在黃土坡上挖出了許多窯洞,以供大軍宿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