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後,小嶺村再無適齡光棍兒,最小的新郎官居然隻有十歲。
但從這場娶親高|潮中獲利最大的,並不是那些新人和他們的父母們,而是——村長!
村長升官了,從村長變成了裏正。
表麵上看,村長升官是因為他符合了律法中的規定,“人過千口,或民過百戶,設一裏。”
以往,小嶺村在這兩條中,哪一條都靠不上,人口九百多,湊了這麼多年,來來去去的,怎麼都湊不夠。
戶,也是如此,差也差不多,總是差個十來戶人家。
為什麼湊不夠呢?清露聽說了後,心裏明白,總體來講是土地的承載量不夠,細致說起來是太窮了,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死亡率都很高,再加上往外嫁的姑娘們和在當地活不下去了,到外麵找活路的那些人。
現在這樣集中娶親、原本打算外嫁但又改了主意的姑娘們,再加上,看到村裏活計多報酬高,不僅自己回來,還帶著親朋好友們來落戶的……好了,小嶺村的人口,和戶的數量,一下子全都湊夠了。
但實際上,村長心裏明白,有了山上秦家的小嶺村現在已不容小覷了,就算是這兩條達不到,鎮長和縣令,照樣會給他這個裏正當的。
不為別的,清露和秦懷恩太有名了。
以往隻是聽說,可一場社火下來,那種視覺上的衝擊力實在是太大了,就連普通的大字不識一個的村民們,都明白小嶺村發達了,一個勁兒地往上貼。
這些人精似的官員們,又怎麼可能絲毫沒察覺呢?
又趕上了災年。
官員和普通百姓一樣,對即將到來的災年都很犯愁,隻不過發愁的角度不同罷了:百姓愁生存,官員愁政績。
可不管怎麼發愁,清露手頭的糧食,都是很好的解決辦法,在這種情況下,小嶺村勢必被推到前麵來。
隻可惜,秦懷恩不出頭,不想當這個官兒,若不然,這個裏正是輪不到村長來當的。
盡管在清露和秦懷恩的眼中,裏正連個芝麻大的官兒都算不上,不,確切來說,裏正啊、鎮長啊之類的隻不過是小吏,但在村長的心裏卻不是這樣。
正式得到委任的這天,村長,不,從今往後得叫裏正了,他帶著禮品去了山上,好好地和清露暢談了一番,說到激動處,人到中年都做了祖父的裏正,雙眼濕潤了。
他無法形容他對秦懷恩夫婦的感激之情。
本來清露和秦懷恩是有點煩他的,但看他如此,也都耐下心來認真地聽起他說的話來,這一聽,還真聽出來點兒門道。
這門道是有關秦家的。
當初裏正之所以對秦家那麼畏懼,是有原因的。
盡管秦家不曾給過裏正一點好處,但就因為秦家大手筆地買了那麼多的土地,讓小嶺村吸引來了不少的人,這些人有了做佃戶的“固定收入”,才能在小嶺村紮根兒。
當村裏的地不夠了,吃飽了肚子的佃戶們,為了過上更好的日子,才會去開墾荒地,哪怕開出來的不是上等田呢,也是筆不小的收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