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飯後議事時,栓子爹不同意搬到內院來住,“爺,太太,咱家外院不能連一個自家人都不留,新來的孩子不頂事兒,工匠人多手雜,就打有藥童和夥計們幫忙照應,我這心裏也犯嘀咕,若是怕地方不夠住,我同工匠們一樣打地鋪也挺好的!”說得是實心實意。
秦懷恩和清露很感動,有這樣忠心耿耿的下人,實在是一筆財富,栓子和他的兩個妹夫則表示,願意替自己的爹住到外院。
清露想了想,做了決定,“那齊伯和齊嬸就不搬了,等工匠到齊了,沒地方住再說!”
工匠來的數量遠遠超過了清露的預期,結果就連春妮和春蘭夫婦都又搬回了外院。
清露有點兒迷惑,“為啥來的人這麼少?是不是咱們給的工錢太少了,裏正沒說清楚?”
表麵上看,清露這次給的工錢是很低的,但若是算上用高粱付賬,就不低了。
隨著天氣轉暖,運輸方便,高粱米和粗麵又出現在了糧鋪子裏,當然價格也又上漲了,清露的高粱結算價格,始終保持比粗麵便宜一半兒,這中間的差價自然也擴大了。
再加上好得不得了的夥食,清露給的工錢就是很高的了。
秦懷恩解釋道,“我問過了,石嶺村周圍的幾個村子沒一個人來,就是咱們縣的村子來的人也很少,八成是路太遠,沒聽說消息,來的都是巨山縣下屬的村民。”也就是說,小嶺村周邊的本縣農民都有了活幹,臨近的村子都是屬於巨山縣的。
“原來如此!”清露笑了,“這是好事兒啊!”她不僅放心了,還覺得很自豪,她終於做到了,在災難來臨時,在不影響自己利益的前提下,盡量幫助更多的窮苦人。
石嶺村就是給他們提供碎石的村子,因為用量驟然提高,又是用糧食付賬,他們不僅全村總動員,還雇好多附近村子的村民,才能保證山上的供應。
所以石嶺村和大嶺村一樣,盡管不包吃住,卻因清露適當地提高了工錢,而依舊享受到了照顧,不,應該說,待遇更好。
很多窮人都寧願省下主家給的好夥食,換成等價的糧食給家裏人吃,就是他們自己,若不是沒辦法,也是舍不得吃這麼好的夥食的。
至於巨山縣,那是個比望山縣更窮的地方,孫東家早就說了,他有大半兒壓炭渣的工人,來自於巨山縣。
經過連續幾天的精心準備,在五月初六這天,山上終於正式開工了。
這是個陽光燦爛的清晨,災年帶來的陰影已被清露衝散了太多,在清脆的爆竹聲中,工匠們興奮地衝向了他們各自的工作地點,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充滿希望的笑意。
見秦懷恩去忙了,清露躡手躡腳地走到內院東廂門外,先給自己做了下心理建設,這才輕輕地敲響了門。
程一針剛吃過午晌飯不久,想歇晌,卻毫無睡意,他也不知道是怎麼了,外院比內院喧囂得多,住進內院也是他一直“夢想”的事,可等到真的住了進來,這兩天,他無論夜裏還是午晌兒,反倒怎麼都睡不踏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