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露很是為難,秦懷恩說,“別怕,大不了往後我親自接送他就是了。”他對睿兒的寵也是不動聲色的。
清露放下心來,睿兒看著秦懷恩樂得不知如何是好,睿兒知道,如果沒有師傅的這句話,姨母是不會答應的。
宴席一直開到夜半時分,比年節還要熱鬧,第二天大家都休息了一天,而等到第三天,山上便再次熱鬧了起來——開始趕山了。
就算加上了南山,今天山貨的收成也不到去年的二倍,而且質量明顯不好,災年的威力由此可見一斑,倒是圍獵南山的野雞、野兔等小獸類的收獲,讓郭東家和趙東家眉開眼笑了很久。
清露總結道,“不管怎麼說,就今年這一個秋天,買南山的銀子就賺回來了三倍。”
大嶺村人連連應是,他們趕山的收獲也達到了往年的兩倍,這還是趕上了災年,往後一定會好上太多。
盡管南山平坦,但依舊沒人敢往深處去,就像大家早就認識到的那樣,南山不擋人也不擋獸,裏麵的危險性還是蠻大的。
清露親眼去看了,南山陽坡,也就是靠近大嶺村的這一麵兒,山上的木材和作物等被破壞的痕跡還是挺明顯的,到了背陰那一麵,卻是百分百的原始狀態,就連離村子稍微遠一點的陽坡也是一樣的,這就難怪大嶺村人有這樣的感歎了。
就算有去年的經驗,清露對秋天的忙碌還是感慨頗深,尤其是今年,為了從老天爺手裏搶時間,大家更是忙得團團轉。
這不,趕山的收獲還沒曬好,山上就開始收油菜籽了,免得過幾天路不好走,遠處的油菜籽運不過來。
幸好,就算重量有差異,隻要計算出來固定的比值,鬥也是能用的,收起來並不費勁兒,小廝們中間更是不乏機靈能幹的,家裏連人都不用另外雇,就能忙得過來。
最辛苦的其實還是清露,劉秀芬還在坐月子,結算隻有她一個人,就算每天隻用兩個時辰付款,銀子和銅錢也拿得手酸,後來她索性找了兩個聰明的小廝,不幹別的,專門給她拿銀子,她就算賬、報數就行了。
閑下來的清露還有心情和秦懷恩開玩笑,“這算不算數錢數到手抽筋兒?哎呀呀,這是我以往最向往的生活方式了。”
因為用糧食付工錢和碎石的料錢,家裏又自備了大量的木材和去年就準備了出來的一批大青石,所以盡管今年山上的工程比去年大得多,花銷卻少了很少,趕山和收拾山時狩獵的收入就夠了。
收油菜籽的現銀更是一點壓力都沒有,用清露在這之前賣糧食的所得就夠了,春天時賣落香和秦懷恩組織狩獵隊的收入,全部成了積蓄。
而且清露還知道,隨後就有賣菜籽油的收入滾滾而來,可比今年賣糧食的收入多多了,她又怎麼能不開心呢?!
秦懷恩見家裏人手夠用,難得地利用這段時間進了兩趟深山,除了隨手打的獵物和程一針千叮嚀萬囑咐的個別藥材外,他還找到了一棵老山參,年份有七、八十年,這回他沒賣,自己留下了,“一年弄一棵就行,回頭咱們都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