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算是這樣,潘淩峰也對秦懷恩說不出一個字的抱怨來,隻因為無論要求他做什麼,秦懷恩自己都先一步做到了,還是加倍做到的:這一路上,秦懷恩根本就沒動用過一點兒身上的備用藥品,就連讓潘淩峰帶的那一大包幹糧,本來食量是潘淩峰幾倍的秦懷恩,也隻吃了連六分之一都不到,還是經過潘淩峰的摧殘後,潘淩峰自己都吃不下去了,秦懷恩才本著不浪費的原則吃掉的。
潘淩峰到最後不得不承認,其實如果是秦懷恩獨自上路,根本就不需要帶這些東西。
秦懷恩不僅每天都會洗裏衣和襪套,還天天洗發、沐浴、剃須,整個人整潔得如同生活在城鎮中一樣。
秦懷恩還承擔了照顧馬匹的重任,別小看這點差事,他們的馬可不是尋常意義上的、幾百兩銀子一匹的好馬,而是放眼全朝都頂尖的寶馬,並不好侍候,可經過這樣長期野外奔波後,這兩匹馬,不僅生龍活虎還都沒掉膘!
看著秦懷恩熟練地處理好有價值的毛皮,留著賣銀子,隻需幾息長的功夫兒就將合適的獸骨磨成簡單的針,再從衣裳裂口處拆下線來,將潘淩峰不小心剮破的袍子縫補好,潘淩峰覺得秦懷恩簡直就是神啊!
此外,在這短短的旅途中,潘淩峰的收獲也是巨大的:他認識了十幾種草藥、二十多種能當做蔬菜食用的野菜,兩種味道與米、麵極為相近的植物塊根,以及好多種可食用、有各種味道的野果子,完全可以做到餐餐葷素搭配、主食不缺……
他學會了用草木灰洗衣裳、找一種特殊的小木枝清潔牙齒,不僅比青鹽刷得幹淨,口中還會帶有淡淡的草木清香。
他終於知道秦懷恩那頂可笑的鐵帽子是幹什麼用的了,在野外,它集鍋、碗、瓢、盆於一體,不僅方便,還讓他們頓頓都能吃上熱氣騰騰的飯菜——如果秦懷恩允許他吃的話。
他知道了全朝唯一的鑄鐵杆的箭,可以當成烤肉的枝條和筷子反複使用,方便且易於清理,還是上佳的暗器……
他學會了在各種環境迅速生火、做飯,也知道在地麵刨出來一個大小適度的坑,做完飯後,用薄土壓住柴禾灰燼,就可以在上麵睡覺,又舒服又暖和,再添加些特殊的草葉的話,還能驅一些毒蟲,簡直再方便不過了……
十幾天後,他們到達目的地塞坎城時,潘淩峰已從剛一上路時的被折磨,變成了享受,很希望他們的旅途能再延長一些,他有信心,能學會更多的東西,使生活變得越發舒適。
不過,即便是這樣,這段路途也讓潘淩峰受益終身,在往後的軍旅生涯中,多次救了他的性命,對此,潘淩峰一直對秦懷恩感恩戴德,友情幾代人不變。
在外族人的語言中,“塞坎”的意思是“美好”,它曾經是西北這個小國的都城,經過幾百年的建設,又加上西北常年征戰,它一直是各種物資、人員的集散之處,真的是繁華異常,還帶有旁的地方不具備的異域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