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3節 清露的潛在價值(1 / 2)

“什麼?姑娘到了現在,還要用‘秦夫人’這名號?!”媽媽力勸清露換一個,“就憑姑娘這才華,不管換成什麼,都會紅透全朝的!”這話倒是沒啥水分的,又舉例子,“《念慈》不是也沒用秦夫人的名頭嘛?!”

因為是給清霜量身定做的,還要和睿兒一道親自參加演出,清露不怕人知道,幹脆用了本名。

媽媽苦口婆心,“姑娘現在身份不同以往,還是處處小心的好!”天地良心,她這可是實話,都入了王府了,清霜也是王妃了,清露怎麼還敢自稱什麼“秦夫人”呢?!

清露隻是不允,寧可曲子不賣了,也不肯換“筆名”。

媽媽見實在沒辦法了,隻得悻悻離去,卻告訴清露,“我回頭問問,若是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曲子還給姑娘送回來,姑娘放心,保準一個音、一個字都不帶傳出去的。”由此可見,她對清露的筆名忌諱到了什麼程度,真就打算連曲子都不要了。

對這個,清露倒是相信的,公叔瑾不是仗勢欺人的人,而她現在的身份除了公叔瑾也沒人敢對她怎麼樣了。

但媽媽的話,讓清露心裏有點膈應,她怏怏地跑去問公叔寧,“要不然,我往後就不賣曲子了?”她寧可不要這份銀子,也不願意換筆名,到了現在,她能留給自己的已經不多了,她“創作”的每一首曲子,都是她對秦懷恩說的情話,寄托了她太多的情感。

“賣!”公叔寧很是支持,“名頭也不用換,放心,沒人會為難你!”他已下定決心,並采取了行動,隻等秦懷恩那頭的消息了,現在清露越是這樣,對他要辦的事兒就越有利。

公叔寧說得果然沒錯,媽媽再沒登門兒,曲子也沒退回來,隻使人來捎信,說是剩下的曲子,最好能全交給她,她會掌握發布的時間,卻再沒提關於署名的問題。

清露再次敬佩起公叔寧的未卜先知來,收銀子也收得越發歡樂了。

但是,就連“未卜先知”的公叔寧也沒想到,實際上在這次大手筆的賞賜之前,公叔瑾做了兩件事。

一件事是把當初顧謝做吉安縣令時呈上來的密折又細細地看了一遍,一個是把福、祿兩位公公叫到一處,問了幾句話,若不是現在顧謝已身為王府長史了,恐怕連顧謝都會叫了來。

而這兩位公公已是公叔瑾身邊,最了解清露的兩個人了,尤其是曾經去過雙嶺村的福公公。

以往,公叔瑾並沒注意到清露的“才華”,因為清露不管做什麼,她的身邊都是有男人的,或是秦懷恩,或是公叔寧,很難說清楚,那些主意和點子,到底是誰出的。

就算是在這個時代,公叔瑾也可稱為是個極為傳統的男人,他從骨子裏就瞧不起女人,把她們當成附屬品,最喜歡的也不過是當成寵物罷了。

他所能給女人的最大尊敬就是名分和恰當的地位,至於發自內心的喜愛啥的,那根本就不可能,或者說,他即使有的話,表現出來的方式也還是以上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