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一篇悼文,感動了很多人,就連清露讀罷,都罕見地沒再說什麼。
然而,所有這一切,都掩蓋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公叔寧的生命停滯於二十二歲這個美好的年齡上,實在是讓人隻要一想起來,就忍不住扼腕。
再加上他和清霜、清露之間的感情糾葛和自身經曆,使得每一個想到他的人,都心懷欽佩和感念,一時間,公叔寧的名聲達到了一個極高的境界,必然會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一代傳奇,就是現在,以他為藍本的話本,也在醞釀之中,想來流傳起來,不過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清露已從秦懷恩那裏得知,前一世,這些東西,公叔寧都沒有得到。
前世的公叔寧帶著前身回到京城的時間,比這一世早了好幾個月,秦家人也一樣,鍥而不舍地緊跟前身的腳步進京,而且是不減員的一大家子,如果連父子兩代的妾都算上的話,足有三十來口子人。
回京後,公叔寧就一直寂寂無聞,全靠以往為公叔瑾立下的功績而得到聖眷,唯一出名的,恐怕就是有前身這樣一個歌姬出身的“寵妃”了。
尤其是隨著秦家人的進京,做出種種恬不知恥的事兒,鬧得簡直是烏煙瘴氣,使得公叔寧的名譽一落千丈,成為整個京城的笑柄,被人稱為“荒唐王爺”。
後來,秦懷恩想,或許在鬆源府城時,公叔寧就不想帶前身回京,隻想帶睿兒,因為那時前身曾囑咐過秦懷恩,“讓秦家這陣子消停點,不然的話,耽擱了睿兒和我的前程,你們也沒好日子過!”
就算對上流社會的事兒,秦懷恩並不了解,但對前身的每一次叮囑,都是記在心裏的,哪怕他做不到。
小小的睿兒回京後,因出身不好,公叔瑾開始時,根本就不想讓公叔寧認他,後來是前身想方設法,才先為睿兒弄到了世子之位,又為自己弄到了側妃之位,至於這其中的艱難,就算是秦懷恩不知道,現在的清露也能想像得出來。
清露猜,進京之後前身就已了解了公叔寧的“隱疾”,之所以還心心念念地想立睿兒為世子,實際上就是為了自己能當上側妃,而公叔寧那樣一個敏銳且心載家國的人,在這個過程中受到多少傷害,簡直無法想像。
這也算是,清露對公叔寧的一種另類彌補吧,聽秦懷恩說這些,清露對公叔寧今生早逝的這三年,不再遺憾到無以複加,就像公叔寧曾說的那樣,“露露,每個人都權力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盡管和當初所想的大相徑庭,但清露和秦懷恩還是在王府中定居了下來,公叔寧每一步的設計都是那般的精準,而這不過是個開始。
整個王府因公叔寧的葬禮而忙碌異常,卻沒清露和秦懷恩什麼事兒。
現在清露和公叔寧勉強算得上是姻親的關係,平時也就罷了,在這種時候,根本就稱不上正經主子。
清露也不在意,帶秦懷恩住在自己的小院子裏,整日裏除了關心睿兒的健康、疏導睿兒的情緒,旁的什麼都不管,反正公叔瑾自會將一切料理得妥妥當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