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的是,在清露的特殊方法培訓下,他們不僅武功高強,還各自都有不同的能力,可以說,隨便拽出來一個,就能獨擋一麵。
進京後,清露便預見到了這些小廝恐怕會入了有心人的眼,所以一再地叮囑睿兒,要低調再低調,效果挺好的,除了王府內部的人,幾乎沒人知道這些小廝的珍貴之處,頂多就知道他們修習了秦懷恩的武功,其中有個別的,武力比較高罷了。
但有些人還是瞞不住的,比如那些和睿兒親如兄弟的露城子弟,比如賴在王府中不走,並時常留意觀察各種事兒的四皇子,現在四皇子提出這樣的要求來,倒也不奇怪。
不過,這恐怕不是四皇子的最終目的。
盡管心中氣惱無比,但清露還是控製好了自己的情緒,“借下人啊,這倒是沒什麼的,你們是堂兄弟麼,可怎麼又變成你也要去了?你若是去了,還能借給四皇子下人了嗎?”要知道,原本的七十多個小廝,因為分了一半兒留在雙嶺村,現在隻剩下三十多個了。
留下的那些小廝,等公叔寧和清露離開後,就去西北找秦懷恩了。本來秦懷恩就是計劃著,一年左右就讓他們回京城來,替換剩下的這一半兒算是輪流調|教了。
卻沒想到,去年的時候,秦懷恩自己也要回京了,而在聽說秦懷恩要走了之後,潘淩峰和露城軍的很多人,都強烈要求這些武功高強的小廝們留在西北。
秦懷恩答應了。
結果,到現在,那些小廝已在西北待了兩年多了,而且還要繼續待下去,因為清露說,“這樣挺好的,讓他們好好學學打仗,說不定往後就能出幾個大將軍呢!”
其實,無論清露還是秦懷恩,心裏都清楚,那三十多個小廝中,現在就有能勝任中級武將的了,等再過幾年,做個三、四品的武將,一點兒問題都沒有,這不是他們走了門路,而是軍功自然積累形成的。
就是留在京中的這三十多個,也沒閑著,除了日常習武外,他們還和睿兒一道學文,接受公叔寧各種有關人情世故和計謀等方麵的教導,對了,還有跟程一針學醫的。
因為學業的選擇都是根據他們的個人喜好和平時成績來的,使得他們每個人都在各自的領域中,顯得特別有天分,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過,就算是再優秀,也得承認一點,那就是他們的人數是有限的,尤其是被分到各自的領域之後,每個方麵就隻剩下兩、三個了,有的隻有兩個,再一輪值,可以說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根本就沒有富餘的。
顯然,睿兒也知道這一點,“我是這麼想的,姨母,你早就跟我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我來京城也待了兩、三年了,能玩的都玩夠了,正好趁著這個機會和四哥一道出門長長見識,還順便辦差了,這樣一來,我和四哥在一處,無論是咱家的小廝,還是四哥的護衛,都好照應,四哥也就不用問我借下人了。”這個解決辦法聽起來是挺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