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馬車蹭到了家門口,尾隨的人才不得不停下腳步,但還有人拉著迎出門兒來的劉婆子問東問西。
劉婆子歎息道,“這晚晌飯都做得了,反正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咱們回頭再嘮,家去吧,都先家去吧!”眾人又等了好大一會兒,這才漸漸地散了。
這場因秦大川和殷氏歸來,自發舉行的另類“歡迎儀式”好歹算是告一段落了。
不過,因秦大川和殷氏的出現,對雙嶺村、雙嶺鎮乃至周邊地區的人們來說,這注定是個讓很多人都無眠的夜晚,他們不約而同地聚集起來,議論著這件事兒,哪怕,決定權並不在他們的手中。
秦大川和殷氏一進門,差點認不出他們曾住了二十多年的院子,倒不是這院子有多豪華、氣派,而是由內而外地透著舒適和溫馨,當然了,好也是真好,那擴大了一倍都不止的後院,那在夕陽下五光十色的石板房頂,錚明瓦亮的琉璃窗,那一間間新建的屋子,新開出來的菜地、狗窩……
沐浴更衣後,殷氏連飯都顧不上吃,就小心翼翼地提出了一個要求,“我……我能看看這院子不?在院子裏就行,我不進屋去!”
見到這樣的殷氏,聽著這樣的話,劉婆子心裏也說不出是什麼滋味兒,隻是眼眶紅了又紅,“旁的屋子,我們說了不算,我們住的屋子,你可以進去看看!”
前院的變化不大,除了換了屋頂和琉璃窗,並修了幾間清露特別設計的那種和屋子連在一處的淨房外,其餘的一點都沒動,主要是秦大川當年,也是想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裏的,房子的質量相當好,清露買下後,樂得省錢、省事兒。
做為下人,劉婆子夫婦和兩個小太監,是沒資格住正房的,但住得也很不錯,並不是後院,而是前院西廂房,就是原來秦懷禮和秦懷恩住的那兩套。
聽清露說這院子隨便住時,兩個小太監二話不說就選了秦懷恩原來的屋子,住進去後,樂得跟撿了金元寶似的,當然了,特別羨慕他們的大有人在,平日裏有事兒沒事,大家都願意來他們的屋子串門,說起那些舊事,個個一副與有榮焉的樣子。
吃飯時,秦大川和殷氏不僅堅決不上桌兒,還連家裏的餐具都不敢用,就捧著他們自己的那隻破碗裝了一些菜,還千恩萬謝的,使得原本對他們怒目而視的兩個小太監都心酸了起來。
晚上睡覺時,劉婆子說,“這麼著也不是個事兒。”秦大川和殷氏說什麼也不肯住在屋子裏,不是前院的廂房,這樣的屋子,老許和劉婆子也沒權力讓他們住,而是後院那原本給下人們住的屋子,不僅沒拆,還又修了修,現在當成了雜物間。
老許點頭,“可不是,那柴棚也就住這幾天。”沒有取暖的設備,用不了一個月就能凍死人了。
卻不知道,秦大川和殷氏在寬敞的柴棚中,看著身上穿的劉婆子和老許的舊衣,和地上鋪的劉婆子為他們準備的舊鋪蓋,手裏捧著熱乎乎帶肉的菜,拿著軟軟的兩合麵大饅頭,已激動得滿臉淚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