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廝告訴教授,“他們還在施行奴隸製度,搶來的東西基本上都歸了貴族,而且他們不會種地,糧食一直緊缺,他們還十分野蠻,沒了就再去搶,現在不能搶了,自然就窮了。”
顧謝則說,“我一直高高懸著的心,總算是放下來了,當初聽說夫人要雇用狄人,我是一力反對,現在看來,還是夫人有遠見卓識啊!”為什麼大楚那麼多人,都不敢像清露這麼算賬,最重要的原因就在雇用狄人這件事上。
先別說這些粗野的狄人會不會聽話了,就是西北當地的駐軍和朝廷會不會配合,那都是很不好說的,雖說朝廷沒反對這麼做,但朝廷也沒為此做出任何的保障,不是嗎?
這種情形吧,和當初秦懷恩在露城開馬市時,非常相似,說白了就是,不出事兒,怎麼都好說,一旦出了事兒,主事兒的人先別說賠多少銀子了,能不能保住腦袋,都很是個問題。
其實清露給潘淩峰的那些幹股,才是實打實的保護費,用這樣的方法鋪路、建城,風險極大,對西北駐軍的要求也很高,想來就算是以潘淩峰之能,但凡換個人這麼做,他也不會願意的,一定會直接給朝廷上折子,先把責任推卸出去。
所以,西北的建設,隻能由清露和秦懷恩來完成,當然了,要是舍得投入的話,朝廷也可以做這個事兒,關鍵問題不是朝廷沒有這麼多的銀子麼!
和狄人打慣了仗,做慣了生意,甚至早就把狄人當夥計來使喚過的露城軍,並不關心狄人的問題,話說,他們和狄人的這種關係,還真夠複雜和奇怪的,可經過這麼久的相處後,到了現在竟然產生了一種莫名其妙的和諧,
西北人不懂得,這是清露有意而為之,並早就預見到的現象,它在現代的曆史教科書上被叫做“民族融合”。
等狄人和大楚人越來越多的一道工作,他們就會自然地相互影響,相互通婚,最終誕下越來越多像秦懷恩這樣的混血兒,很可能有那麼一天,會產生一個新的民族,再或者,兩個民族已不太容易區分了,到了那時,真正的和平也就來到了。
現在露城軍最放心不下的,反倒是王府修的這兩條路,大頭跟在顧謝身後,一連聲地問,“顧大人,你說這路修得特別寬也就罷了,從塞坎來露城的人本來就不少,往後一定會更多,可在路的兩邊建上那麼的房子,那能賣得出去嗎?”
就算是對清露有信心,可這麼多的房子想要賣掉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他覺得太壓錢了,再說,修路就修路唄,為啥非得從塞坎往露城修呢?
大頭覺得最省錢,最快速的方法是直接從露城往清城修,要知道,清露可每天都負責付露城幹股的差額呢,那早一天建成清城,清露不就能省些銀子嗎?要叫他說,連路都不用修了,直接建城才是對的!
顧謝告訴大頭,“地方大了,來往的商人自然會越來越多,這個來往說的可不隻是大楚的商人,你看著吧,等到清城建好了之後,不僅狄人做生意的會越來越多,還會出現很多來自西域,甚至更遠地方的商人,到了那時候,這些房子,不僅不會剩下,還得有人爭著搶著要來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