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清露一打聽才知道,這主要是得益於兩點,一個是人家公叔家的族規很是嚴格,這種事全部交到族中去處理了,可以說,關起門來後,丟人也丟不到外麵去,萬一被除族的話,就連鬧的資格都沒有了。
還有就是,公叔瑾的狠心和辣手,現在看出效果來了,他的長輩們,他根本就不給麵子——連親爹都不放在眼中呢,伯父和叔父算啥啊?他的平輩,有點能耐的,全都被他殺完了,現在留下來的一個比一個乖順,在朝堂上完全就是影子般的存在。
反倒是勳貴們,很是麻煩,要知道,如果連楚都算上,大楚立朝的時間實在是挺長的,很多老牌的世家和貴族勢力不是一般的大,尤其是仁帝時期諸國合並時留下的那些。
人家又不惹事兒,公叔瑾再嚴苛也真心沒理由下死手,沒事找事的話,還容易寒了天下人的心,覺得公叔家出爾反爾。
對此,四皇子的說法是,“天大地大都沒有皇權、王法大,律令合理就該頒布,頒布了就該執行!”倒是很有幾分公叔瑾隻講規矩不講情麵的精髓。
而四皇子明白,他隻有這樣,才能給公叔瑾對這些人施恩的機會,雙管齊下,最終實現他們的目的。
自此這父子兩人在並肩作戰當中,感情得到了一個極大的升華,形成了一種難以言表的默契和相知,直追著當年公叔瑾和公叔寧的情感道路就走下去了,這是他們在此之前都沒想到的。
清露則給予了四皇子極大的精神支持——隻要這種往死裏得罪人的事兒,不是讓公叔寧和睿兒來做,她就會舉雙手雙腳地讚同,看熱鬧的不怕事兒大嘛!
當然了,該幹的活兒,清露也會去幹的。
就這樣,在四皇子的艱難度日中,在睿兒和王府眾位官員、小廝們日以繼夜的商討和忙碌中,離四皇子初次上折子的四十多天後,王府終於給皇上和四皇子傳遞了消息——準備工作,一切就緒。
清露甚至還請四皇子率先聽了一回戲。
四皇子聽了之後,心中大喜,連連稱讚清露是名不虛傳,這戲編得太好了,還想請公叔瑾也來王府看一看,清露一聽就煩了,立馬把戲班子打包送到宮中去了。
《七品芝麻官》是在現代時,清露有印象的極少的戲曲之一,主要是奶奶在世時,一旦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就會念叨那句經典台詞,“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清露想不知道都很難。
後來有了電視劇,清露出於好奇看了一次,發現還是挺有意思的。
一聽說公叔瑾同意用減稅“買”幫手後,清露就果斷地抄襲了這出戲,塑造出一個十分接地氣又一心忠君愛民的清官形象,甚至在私下裏,清露還很壞心眼地告訴了很多人,這出戲主角的原型,不是旁人,正是他們家王府長史顧謝大人,以至於當這戲演出之後,很多人見到顧謝,都會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