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記一 發簪與銅錢(1 / 2)

上元元年,長安城,太極殿東堂內。

正東而放的紫檀木桌案上,一位錦衣華服的女子正在微蹙著黛眉批閱著奏折。西側的龍榻之上則橫臥著一位身著明黃色龍袍的男子,此時他雖然單手撐著頭,麵朝著那位女子,卻緊閉著雙眼,表情痛苦,兩位宮女正在為他掐按著頭部,似是緩解著他的疼痛。此人正是唐高宗李治,那位伏在案前替他處理朝政的則是剛剛取得皇後地位的武則天。

近半年來,李治身患風眩頭重之疾,目不能視,難以操持政務,於是武則天乘機插手政治,開始參與國家大事,逐漸掌握朝政。前段時間,為了向朝中大臣昭顯自己的文史底蘊,政治才能,武則天向高宗提出了《建言十二事》:“勸農桑,薄賦徭;給複三輔地;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南北中尚禁浮巧;省功費力役;廣言路;杜讒口;王公以降皆習《老子》;父在為母服齊衰三年;上元前勳官己給告身者無追核;京官八品以上益稟入;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進階申滯。”這十二條建議,涉及範圍很廣,與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各方麵都有關係。最近,武則天則執著於蠱惑李治使用“天皇”稱號,與她的“天後”武氏並稱二聖,而兩人皇陵的選址就成了她眼下最為迫切的事項。

“報……”

傳宣聲響起,一位公公佝僂著身子,踱著碎步進到堂內。他瞄了一眼龍榻之上的皇上後,轉向桌案前的武則天低聲言道:“啟稟皇後,前去查找陵園龍穴的左都禦史嚴大人和中郎將狄大人剛剛歸來,二人此時在堂外求見。”

“竟會這麼快,他兩人怎麼會一起回來?快,快宣入堂中。”武則天一聽派出去的兩名心腹已經尋得陵園龍穴歸來,興奮地隨手扔掉了毛筆,站起身子對著那個公公急切地吩咐到。那公公應諾了一聲後,便轉頭跑向門外。望著那人領命後急奔而出的身影,武則天腦海中浮現出了五日前太極殿中的景象。

當時唐高宗李治坐在龍椅之上,武則天則坐在一旁的鳳座之上。殿中立有兩人,居左的是“司天監”太史令李淳風,居右的是名揚天下的術師客卿袁天罡,兩位善度天機的奇人異士數月前奉高宗之命前去走山訪水,為高宗和武後踏勘選擇陵園龍穴,凱旋歸來後,於今日前來太極殿複命。

“兩位愛卿這一趟辛苦了,不知二位可為寡人尋到了那以安後事的萬年吉壤?”李治望著殿前的李淳風和袁天罡,身子不由地向前傾去,迫切地問到。一旁的武則天更是雙眉緊鎖,目不轉睛地盯向他們。

兩人對望一眼後,袁天罡率先開口回道:“啟稟萬歲,草民當時遍尋黃河兩岸,都沒找到一塊中意之處。無奈之下隻好去到關中,一夜,正當草民子時出來觀看天象時,發現一處山巒上紫氣衝天,恰好與北鬥七星相交,於是乎我急忙奔上山巒,發現此處山形溝壑所呈的地相,正是'九龍捧聖'之貌,實在是一塊'棲龍息鳳'的風水寶地。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草民擔心第二日天相有變,恐怕之後再難定位。當時我定準方位之後,手邊卻找不到東西做記號,隻好摸出一枚銅錢放在龍眼之上,蓋上浮土,以便日後尋到。”

李治和武則天聽後極為滿意,相視一笑,對袁天罡讚不絕口。之後,二人又望向李淳風期待地問到:“愛卿那邊情況如何?”

“回稟皇上,武後。臣接旨後便沿渭水東行尋找寶地。經曆九九八十一日,在一天正午豔陽高照之時,見秦川大地上突兀出一座奇怪的石山:從南向北,那石山好像一位仙女平臥在藍天白雲之下,有紫金之氣縈繞其上,仙女麵貌清晰,五官齊全,***肚臍都也具備。更讓臣驚奇萬分的是,那仙女兩腿稍稍分開,中間還有一淙清泉終日流淌不息!此乃亙古罕見之吉象,於是臣趕緊上山,以身影取子午,以碎石擺八卦,拔出發針在二魚相交處插入土中,留下標記。”

李治一聽龍顏大悅,他盛讚著袁天罡和李淳風兩人辦事得力,不負厚望,卻沒注意到一旁沉默不語的武則天。此時,武則天心潮澎湃,極力保持平靜的麵容下是一份難以抑製的激動之情。她一直記得小時候,一位相術大師算出了她是紫微星(北極星)轉世,所以聽到袁天罡提及那處龍穴之處有紫氣衝天,與北鬥七星相交之時,心中一震。北鬥七星正是紫微星的臣星,七顆星都是圍繞紫微星轉動,所以這處龍穴正預示著自己君臨天下之命數。當她又聽到李淳風言明那處仙女橫臥之地乃是罕見吉象之時,心中更是一顫,那仙女不正是自己的化身嗎?看來自己龍瞳鳳頸,果然當為天下之主。隻是可惜了,兩處均有益於自己的龍穴卻不能兼得,武則天想到這兒,興奮激動過後不禁輕歎一聲。當晚,武則天就召來心腹之臣嚴仕昌和狄炎英,讓他們分別依照袁天罡和李淳風所描述的地址尋到那兩處龍穴派人駐守後再回來複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