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認識方方老師,那是三年前在美麗的九宮山,由於初相識,所以懵懂膽大,反而無所顧及的寫下了《感覺方方》並在當地報紙刊發。
感覺上我跟方方老師是有緣的。
又一次陪同方方老師上九宮山,是方方老師自己開著漂亮的白色私家車,帶著她可愛的女兒毛妹,我們在風景如畫的九宮山爬山看霧,方方老師欣賞風景的同時,常常對九宮山的建築布局和垃圾的處理提一些好的建議。
在她下榻的賓館裏,方方老師與我和另外一位文學青年談起了文學。她說文學有人把它當工具,而她自己隻是愛好和喜歡,她說隻要喜歡就好,不要問為什麼,寫作的過程是快樂而美好的,寫小說是要傾訴,要把想說的說出來,書是最好的聽眾。所以方方老師說,傾訴是心靈的舞蹈。
方方老師還說寫作一定不能帶文藝腔,一定要讓讀者感覺你的那些文字是從心裏流出來的,要讓人感覺真實和自然,同時要放鬆狀態,要隨意,不能感覺累,不要刻意去設置,要真誠、立足點要高,最重要的是要有經曆和閱曆,能愛好、能用心、能努力,總會做好的。
當我問到她《奔跑的火光》為什麼寫得如此的觸目驚心和逼真時,她說為了寫《奔跑的火光》連續采訪了9個女性死囚犯,從中得到了大量的素材,其中為了寫農村辦紅白喜事的場景,她還特意多次跑到鄉下去看過這種有特色的婚嫁場麵。方方老師說,有時候哪怕是一則小小的報道,也會引起她的注意甚至編出一個故事來。
這些故事不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是無法隨手拈來的。這次與方方老師短短的談話,讓我深深體會到了“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真正內涵。
再一次與方方老師相聚,那是去年冬天一個冷雨霏霏的日子,我到武漢辦事,辦好事後給方方老師打了電話,沒想到方方老師接到電話後說要請我吃飯,並開車接我到餐館,我當時隻是按捺不住打個電話問候,方方老師卻盛情的接待了我。讓我受寵若驚的同時,更讓我感動的是,在點好菜時,她忽然說叫我等一會,又開車出去了,沒一會兒方方老師轉回來,卻是拿來了她最近出的新書和一條漂亮的絲巾送給我。那瞬間,我看到了方方老師的謙下和真誠!
作家在普通人的心裏,是略顯神秘和不可親近的,特別是方方老師這樣在全國享有盛名的大作家。可方方老師為人是開朗隨和,又不擺大作家派頭的性情中人,實在是給了我這種愛好文學的小人物一個極大的鼓舞。
當方方老師寫的“行雲流水的武漢”在中央電視台“一個人與一座城市”的專欄播出後,在武漢引起了極大的反響,那些情真意切如行雲流水般的文字,要是沒有對這個城市深深的熱愛是無法寫出來的。當那些平實而真切的話語,隨著播音員的畫外音娓娓道來時,多次感動得我想流出淚來。於是在節目播完後,我抑製不住打了電話到方方老師的家,可足足打了十分鍾才打通,方方老師家的電話成了熱線了。許多人打電話到她家詢問和祝賀,更有甚者是許多沒有看到的武漢人,相互打聽問什麼時候能再播,看過了的人也想再看一次,一時間勾起許多武漢人對武漢的重新認識和熱愛。
方方老師是大器的,同時也是普通和真誠的,在有一定閱曆和成熟的年齡,讀她的作品會有一種不一般的感覺,會有許多的思想撞擊著你的心靈。
方方老師曾在她的小說精品集的序言中寫道:“我寫作是因為想要傾訴,至於有沒有聽眾或聽眾的多少,對於傾訴者來說並不重要,我選擇寫小說,因為它可以讓我盡情盡性的傾訴。”
方方老師的傾訴,實實在在讓許多人聽到了,並得到了共鳴。讀她的小說,總是會被她那種平實精練、富於哲理的語言所打動,從而去思考。
如果說命中真有貴人一說的話,那麼方方老師便是我生命中的貴人之一。
2003年6月26日於鳳池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