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蟾毒(2 / 2)

“蟾毒?你說她的臉被癩蛤蟆的尿泚了!“

傳言,蟾蜍也就是癩蛤蟆的尿液有毒,若是不小心被濺到皮膚上,會起紅疹,甚至會肌膚化膿潰爛。

聽到永王李繼翊說明珠的臉被癩蛤蟆爬過,周圍的新晉宮伶,有不少人忍不住偷笑出聲,這令惱羞的明珠,哭得更甚了。

陳仕良欲言又止的看向晉王李繼元,晉王立刻會意,示意圍觀的宮伶都先下去。

眾新晉宮伶領命,全都頷首告退,但不乏一些膽大的宮伶,一雙含春巧目,戀戀不舍的緊盯晉王和永王,其中最甚者,當屬王婉兒。

自從晉王入到室內後,王婉兒一雙美目就似噴出炙熱火焰一般,不錯神的看著晉王,看得向來在花叢之中遊戲的永王李繼翊,都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了。但王婉兒卻似絲毫不知一般,一點兒都沒有要收斂的意思。

晉王在王婉兒的火熱目光注視下,麵色如常,似王婉兒不存在一般。

沐春將王婉兒的癡情看在眼中,在心裏輕歎一聲,便也裝作不知,詢問陳仕良,宮伶明珠的臉,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

陳仕良見屋內靜下,周圍無關的人都已經退出,這才繼續道:“回稟二位王爺同郡主,奴才查看明珠的傷勢,發現是由明珠伶人左耳開始潰爛,然後蔓延至臉頰。“

耳朵?

沐春在心中咀嚼了一下這個詞,然後盯著明珠的耳朵看了一會兒,最後目光落在明珠耳朵上麵掛著的耳墜子。

前朝唐代初始時,皇室信奉儒家思想,以孝治國,堅信“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所以並沒有打耳洞佩戴耳飾一說。

後盛唐時期,胡風盛行,穿耳洞佩戴耳飾漸漸在民間掀起風潮,而宮中的貴人們自是不甘落後。

於是,穿耳洞佩戴耳飾,便在宮中盛行起來,且一發不可收拾,追逐胡飾之風,極盡誇張奢華。

據聞楊貴妃壽宴時,胡人安祿山敬獻諸多胡風金銀首飾,其中有“嵌寶石蓮瓣紋金耳墜“一對兒。

金耳墜下墜鏤空金球,以金絲用花絲和單絲編成七瓣蓮瓣絲花紋,環成鏤空球狀,鑲嵌八枚紅寶石,下墜七根墜飾,將珍珠,玉石,琉璃珠用黃金穿起,最後墜上一顆紅寶石,製作十分精細華麗,造型誇張大氣,甚得楊貴妃歡心,當即便佩戴在耳上。

後來,耳飾也成了宮中嬪妃佩戴頭麵之中必不可少之物。

明珠耳上墜著的耳飾,是一對兒掐絲如意雲紋的銀耳墜,下麵垂了三顆渾圓的翡翠珠子。

唐國隻有皇室佩戴玉飾,使用玉器,還有就是朝堂五品以上的朝廷命官,腰間可掛玉帶銙。

不過,如今宦臣優伶當道,早已亂了禮法,很多得寵的宦官伶人私底下,也僭越使用玉器,但明麵上,還是得恪守禮製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