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鍾遞給沐春一封信,道宮外傳來消息。
沐春急忙接過並拆開,雙手捏著紙張看了半晌,一直沒有出聲。
性子急的彩袖忍不住問道:“郡主,信上說什麼?“
沐春將信箋放在桌上,微蹙峨眉道:“宮外傳來消息,方才上朝時,左相豆盧革,中書侍郎盧程等人聯名上奏,奏鄧充容為罪臣之女,反對其複寵。並再次提起匡扶國本,須立儲之事,並稱二皇子守王李繼延敦厚仁孝,有治國之才,又為嫡生,理應立為太子,克承大統。陛下對皇位儲君之事兒最為忌憚,因此極為惱怒,苛責了左相等人意圖另謀新主,有不臣之心!“
彩袖聽聞聖上申飭左相豆盧革等人,心情變得很好,笑問沐春道:“郡主,你說聖上惱了左相等人,是不是就代表,不會立守王為東宮太子了?“
丞相豆盧革是劉皇後的心腹,曾輔佐劉玉娘登上後位,自然主張立劉皇後所生之子,守王李繼延為太子。
隻是這個守王,平日裏行為十分不端,完全不將禮製放在眼中,從小嬌生慣養長大,性子驕縱且好色,難成大器。也因如此,十分疼愛劉皇後的莊宗,卻沒有要立李繼延為太子的意思。
也因此,一些揣度聖意的人,便以為莊宗有立長之心。
畢竟聖上長子,大皇子魏王李繼岌從年少時,曾隨同聖上征戰過,這份父子情分,無人能及。
且韓淑妃沉穩莊重,與劉玉娘相較,更像皇後。並且韓淑妃也是曹太後早年屬意的皇後人選,居後宮多年,也從未出過任何差錯。
所以,每逢以皇後馬首是瞻的左相豆盧革在朝提起立嫡之說,便有以中門使孟知祥為首的等人,立刻上奏大皇子魏王李繼岌忠勇可嘉,又有龍行虎步之姿,實為繼承大統之人。太子之位,應為立長。
莊宗乃唐國第一朝天子,諸多禮製未建,開國之初立後位時,正室韓氏身份尊貴,理應立為中宮皇後。但是莊宗寵愛身份低微的劉氏玉娘,在丞相豆盧革和樞密使郭崇韜的力保下,立劉氏為皇後。又嫡庶顛倒的尊生母曹氏為皇太後,嫡母劉氏為皇太妃,令曹太後此後一直對劉太妃心有愧疚。
莊宗並不注重嫡庶之分,但皇長子為他並不疼愛的韓淑妃所生,且皇長子個性怯懦,並非國之棟梁。所以立嫡立長之爭,已經爭論久已,卻一直無有定論。
沐春對於彩袖的問話沒有表態,而是又道:“今日早朝,將軍李嗣源向陛下進言,說若想保唐國千秋萬代基業,太子必須崇文尚武,有治國之才。所以他認為,儲位理應立賢。“
豆盧革是一國宰相,孟知祥將軍是傾動天下的中門使,二人因為立嫡立長之說,以爭鬥數年,沒想到,突然半路上跳出個李嗣源,主張立賢者為太子,言下之意,似暗指守王李繼延與魏王李繼岌,都非治國的賢能之才。
莊宗寵信李嗣源,覺得言之有理,便問李嗣源,他膝下的皇子,哪一個是治國的賢能之才?
李嗣源便回稟陛下,說各皇子皆為宮使,而中有所作為者,便是治國的賢能之才。
李嗣源沒有直接回答莊宗的問題,油滑的避嫌,但是立於殿中之人,全都心內清楚,宮使中,雖有幾位皇子崇文尚武,但德才兼備,受人遵從者,唯有三皇子晉王李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