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庸三人在靈隱寺方丈延空法師的帶領下穿過第一重大殿,來到第二重大雄寶殿門前。
大雄寶殿,原稱覺皇殿,單層三疊重簷,長24米,重簷高33.6米,為第二重大殿。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釋迦牟尼蓮花坐像,造像“妙相莊嚴”、“氣韻生動”,頷首俯視,令人景仰,這是中國最高大的香樟木坐式佛像之一,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宗教藝術作品。
大雄寶殿前月台兩側各有一座八角九層仿木結構石塔,塔高逾七米,塔身每麵雕刻精美,經古建築專家梁思成生前考定,兩石塔亦雕造於吳越末年。
正殿兩邊是二十諸天立像,殿後兩邊為十二圓覺坐像。
大殿後壁有“慈航普渡”、“五十三參”海島立體群塑,共有佛像150尊,正中為鼇魚觀音立像,手執淨水瓶,普渡眾生,下塑善財童子及其參拜觀音故事,善財童子參拜名師53位,第27參拜見觀音得道成佛。觀音兩側為弟子善財與龍女,上有地藏菩薩,再上麵是釋迦牟尼雪山修道的場景:白猿獻果、麋鹿獻乳,整座佛山造型生動。
跟在幾人身後的上官芸萱驚訝的發現付庸和幽冥兩人每到一個殿都會燒香禮佛捐功德。看到她驚訝的眼神,付庸在延空大師和別人打招呼的時候解釋道,燒香不漏神這是規矩,也是禮數。
隨後的藥師殿和靈隱銅殿,延空大師都詳細的為眾人介紹一番,當幾人隨著大師將靈隱寺的偏殿也轉完之後,天色依然不早。
已經有些累的上官芸萱覺得此行終於要結束的時候,卻聽到延空大師要帶幾人去看佛教珍品,頓時更是無語,現在的她已經饑腸轆轆,沒有力氣。
她知道僧人都有“過午不食”的規矩,可是她隻是一個千金大小姐,怎麼能夠忍受的了餓著肚子出來遊玩呢!
付庸走回她的身邊體貼的說道:“再稍微忍耐一下!”
延空法師帶著幾人穿過偏殿,來到後麵的小院。
小院裏竹葉森森,草木靜幽,竹叢裏三間竹屋,庭院寂寂,風吹竹葉,竹簾上竹影流動,上官芸萱幾乎驚歎此處乃是天上人間。
幽冥也是第一次感覺到佛教之人竟然可以如此優雅。
延空大師帶著幾人進去之後,先是拿出一些酥餅招待幾人,隨後親手泡上香茗。
一番調整之後,延空法師清潔雙手帶上潔白的真絲手套。這一係列動作,不僅讓幾人感受到他對付庸的重視,同時也讓他們對下麵即將拿出來的寶物充滿好奇。
沒讓眾人久等,延空法師便拿出一卷經黃檗染製寫經紙。
幽冥對於文字經書一類的東西並不敢興趣,便怡然自得的坐在那裏品嚐香茗。
倒是付庸直接上前靜靜的等著延空法師將手中之物小心翼翼的輕拿輕放,展開。
隨後他接過延空法師遞過來的放大鏡仔細觀察,付庸知道這是敦煌石室藏唐人書《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
這應該是靈隱藏品中最古老的一件文物。通過端莊嚴謹而又精熟優美的書法字跡,付庸能夠感覺到佛法的莊嚴威儀和抄經手嫻熟的書寫技巧。
它曆經1000餘年而依然堅韌完好、輕盈光潔,未受蟲蛀。
仔細觀摩之後,付庸後退幾步,與這件文物保持了一定的距離後才感歎道:“難得的無價之寶。”
他相信這是目前所發現的靈隱寺所藏經卷中最古老的一件。在它身上,1000多年的歲月卻好像沒有痕跡地如雲煙一般過去了。俗話說,紙壽千年,但這件作品曆經1400多年的曆史,至今還完好無損,極其少見。
待將這卷佛經收拾好之後,延空法師又拿出一件具有很高遺書價值的珍品《金剛經》 。
該冊頁是由明朝的董其昌所書,起首兩頁是乾隆禦題“香光法寶”、“永鎮雲棲”。此本冊頁原是雲棲寺的藏品,其上鈐蓋有“雲棲常住法寶”方形印,後歸靈隱寺所有。
通過董其昌的題跋可知此冊書於萬曆二十年(1592年),是為薦亡父母而捐給雲棲寺蓮池和尚的。字跡工整雋秀,應當屬於董其昌比較早年的作品。董其昌跋後還有崇禎、馮大淑觀跋;以及乾隆皇帝於辛未年到雲棲寺觀賞此冊頁所作題識。丁醜年乾隆又到雲棲寺再觀此冊,又題詩四首並識年款。
看完這些佛家珍寶,付庸還想厚顏請方丈拿出別的文物觀摩之時,便發現有一個小沙彌匆匆來報:“魔僧想求見方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