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請了柴秀才當先生,可家中無書,蘇玉一想到買書那價錢,就覺得十分肉疼,不過要讀書認字,總得花些錢的。可不巧的是書坊卻早早的關了門,她壓根就沒地方買去。
柴秀才知道這事,便說道:“你隻需買些筆墨,還有宣紙,我能買以前背過的四書五經寫下來,《論語》《史書》還有孔孟亦是記得,倒時候我一一寫下來,再教你那兩個弟弟。”這樣他也占了便宜,可以將以前的識論再加深一遍。
筆墨都有,就是紙有些少,不過寫個幾本書倒是夠了。蘇玉一臉佩服的看著柴秀才:“先生可真是厲害,竟都記得,不如這樣,等過年了,那些書鋪開業,我再去多買幾刀宣紙,先生若是能將以前的記下的書都默出來,那先生上京的盤纏我便包了,如何?”
柴秀才心中一喜,道:“五十兩?”他試探的問了一句。
蘇玉咬咬牙:“三十兩,不能再多了,先生也知道,我這是小本買賣,就算掙上兩個月也不定能掙到這麼多錢呢。”其實,蘇玉這小吃食倒是極為掙錢的,除了第一日因為午時開業少掙了些外,之後的日子每天都能淨掙五兩,這還是除開菜錢跟工人錢。
這麼說,一個月大約能淨錢一百五十兩,這還隻是個開頭。
柴秀才在心裏算了一下,三十兩,從這裏去京城肯定夠了,還能餘下些錢,可是,京中的物價極高,住房也貴,這可怎麼辦。
柴秀才用商量的語氣跟蘇玉說道:“蘇小哥,你看這樣成不,三十兩算是盤纏,事成了,再借我二十兩,我若中了舉人,肯會還你錢的。”
蘇玉自然沒有應下,她想了想,道:“這樣,你先教著,若是他們學得好,咱們說這事,反正現在還早,你容我想想。”
柴秀才點了點頭,心裏也鬆了口氣,蘇小哥沒有拒絕,那說明還是有希望的。
時間過得極快,一晃就到了除夕,這天晚上極為熱鬧,縣裏還放了煙火,爆竹聲不斷,外麵極為熱鬧,蘇玉與小寶隻在院中看著,她並不許孩子出門。除夕熱鬧歸熱鬧,但是外麵人多,也亂,孩子弄丟是常有的事,小寶還小,高平腿又傷著,出去逛也沒意思,再說了,家中長輩親人不在身邊,到底有幾分傷心。
蘇玉做了一桌的菜,還將兩個廚娘跟柴秀才一道叫來了,人多熱鬧嘛,桌上雞鴨魚肉樣樣不缺,蘇玉還煮了餃子,小寶最愛吃這個了。
吳知也是頗為感概,不禁想起了遠在州府的爹,他想去州府的心思又冒了出來。
除夕夜的這頓飯,讓大夥親近了不少,事後,那兩個廚娘估事更盡心了,連柴秀才在教小寶兩人時都認真了幾分。
蘇玉也想跟著學,可是沒空,不過,倒了晚上,她會也自己練字,現在有了穩定的進項,她倒不在乎那幾個買紙的小錢了。
書得另算,一本好幾兩呢,還有幾十兩的,如今柴秀才能默出來,她何必費錢去買。
小吃食的早餐還是做了起來,雖說累些,可是每日掙的錢又多了一兩,每日又多掙了三十兩,為了這筆錢,累些也算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