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受寵若驚,趕緊點頭,收拾了帳篷,便拿出一張濕巾開始“洗臉”,聞著噴香的食物,我感覺這就是人間美味。
吃完早飯,大家收拾好東西便上路了。接下來的路並不是很難走,比昨天順利多了。
走走停停,快要到傍晚的時候,我們到達了那處神秘的黃河古道。
站在高高的山頭,腳下的風景讓人驚歎不已。這一條古道跟我想想中的完全不同,我以為就跟黃土高原的地貌一樣,水土流失嚴重,溝壑亂七八糟的。
沒想到的是,眼前呈現出的是一幅很複雜的地形。整個古道低於地表幾十米深,其實我們所站的不算是山頭,隻能說是平地,但是因為古道下陷了幾十米,所以看起來我們所站的地方是山頭。
古道所呈現的形態就是一個盆地的態勢,四周是很不均勻的山體,溝壑叢生,而古道之中卻比較平坦,還長出了很多綠色植被,那些歪歪扭扭的河道像是血管一樣,密密麻麻的露出來,乍一看有些讓人頭皮發麻。
秦孝指著北麵的一處被植被掩映的暗影說道,“那裏,就是那個洞穴的入口,被植物掩蓋著,不注意看的話是不容易看出來的。”
大家循著秦孝的手指望去,果然,那片很茂密的樹木之下,透著一個黑黢黢的大口子,不仔細看還會誤認為是樹木投下來的陰影。
秦孝領著大家從山上一直朝著北麵走,然後才順著一條小路下到了古道中去。
說來很容易,其實從山上下來,花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大家走到那處洞穴口的時候,天色都已經晚了,差不多快要看不見太陽的影子了。
這個洞穴很大,直徑差不多有二十米,從裏麵透著一股陰冷的風,吹在臉上讓人不寒而栗。看著這個黑洞洞的深淵巨口,我心裏一陣茫然,不知道這裏麵到底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為了安全起見,秦孝決定先在洞穴旁邊安營紮寨,等到天亮之後再下去。大家便又開始動手開動了,我一邊忙活著,一邊感慨,這時間流逝得好快,眨眼就在一天之中過去了。
這一夜過得很太平,依舊是我和秦孝守夜,天亮了交換過來。
秦孝告訴我,這下麵很深,需要使用複雜的工序才可以下去,當然,這些要全靠著冷鋒和陳永斌,他們是很優秀的野戰隊員,這些也當然是在他們的技術範圍之類。當年秦孝因為是隻身一人,所以隻在洞穴周圍考察了一番,並不了解洞穴之中是什麼情況,說到這裏的時候,秦孝有些嚴肅地拍著我的肩膀,說他有些對不起大家,帶著大家來一個充滿了未知的危險領域之中。
我笑說,大家都是為了同一個目標走到一起來的,來了就是同誌,不管遇到什麼都要共同麵對。我這句話說得很官方,但是是我的心裏話,隻是我不懂得該如何表達得更貼切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