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後,日本商人宮版又與重慶買辦陳瑤章創立了‘新利洋行’。”趙智銘接著說,“那個宮版是個投機商人,登記注冊了一個沒有半文資金的‘新利洋行’,經營重慶山貨的進出口貿易,由陳瑤章總攬內外事務。其經營的山貨出口品種之多、深入邊區收貨之廣,為同時期各國洋行所望塵莫及。”
“耍空手道。”成敬宇說。
“對頭。”趙智銘說,“那時,‘新利洋行’壟斷了重慶的山貨業。還有跟‘新利洋行’同年注冊的‘聚福洋行’,全部股東都是本地的買辦商人。他們仰賴外國人的庇護,專營羊皮銷售,壟斷了全川的羊皮經營,所出的‘HB聚嘜頭羊皮’暢銷國內,業務盛及一時,不幾年就獲利百萬兩之巨,為同業之冠。”
“都是賺的我國人的錢。”鄭水龍搖頭歎氣。
趙智銘盯水龍,繼續說:“航運業嘛,自19世紀90年代起,就有人依靠英商‘太古洋行’貸款開辦了‘太古渝行’,依靠英商‘怡和洋行’貸款成立了‘怡和渝行’。到了20世紀,黃獻樵向‘日清汽船會社’貸款維持‘大阪渝行’,有個姓吳的向德國‘美最時洋行’貸款5萬兩開設了‘美最時渝行’。他們從經營川江木船業起家,開始了航運業的經營。”
鄭水龍氣憤地:“這些個買辦,吃裏扒外。”
趙智銘呷口酒,說:“對於買辦嘛,我是這麼看,一方麵呢,他們確實是依賴外國人發中國人的財,肥了自己的腰包。而從另外一方麵看呢,他們也客觀上促進了重慶本地商貿的繁榮。”
鄭水龍說:“他們取的是不義之財。”
趙智銘笑道:“生財嘛,確實是應該取之有道。可是,中國國力弱,又是軍閥割據、政局不穩,加之本地方嘛,太窮,有資源有地盤有勞力卻缺乏啟動資金。買辦們就利用了外國資金或是外國人在中國的特權,來了個‘借雞生蛋、借殼孵蛋’。不論啷個說,他們是發財了,就在你窮重慶發的財,而且確實促使本地蓋了不少洋樓、解決了不少人的就業問題。”
水龍冥思苦想,也覺得也是這麼回事情。
成敬宇說:“水龍,你也太迂腐,看事情太狹隘。買辦嘛,說白了也是商人,無非是經商的手段和經營的商品不同罷了。是商人就是要非利不動,惟利是圖,我是早就看清楚這個道理了。”
趙智銘說:“商人是要惟利是圖,不過呢,也還是得要遵循經商之道。就是說,要有商業道德。”
水龍擊掌稱好,說:“趙叔叔這個說法我讚同!”兄長成敬宇稱呼趙智銘為叔叔,他鄭水龍當然也得要稱他為叔叔了。
談到外國資本時,趙智銘也談了不同於水龍的看法。
趙智銘說:“外國資本進入重慶確實是入侵,是資本侵略。可是,為啥子外國資本入侵重慶又遠比上海、廣州等沿海城市少呢?”
鄭水龍說:“那是他們害怕我自古就有反抗外來侵略傳統的驍勇的重慶人。”
趙智銘笑道:“這且算是原因之一吧。可是,又說呢,外資要入侵,或者說要投資進來,總得要有搞頭吧。你看看,現今外資在重慶主要是投資在出口加工業上,譬如,豬鬃業和繅絲業,在礦業、機器業上就沒有成功。你說說,這是為哪樣?”
鄭水龍說:“也許是他們的資本不雄厚,或許是政府不允許。”
“錯!”趙智銘說,“他們還來霸占川江呢,造了那麼大那麼多的輪船,給國輪帶來那麼大的壓力,他們是有資本的。說到政府嘛,《馬關條約》就正式規定外商可以在中國口岸投資設廠,而且,這個條約又強迫重慶繼對英美開埠之後再對日本也開埠。所以說,就外部條件而論,來重慶投資是可以的。可是從那個時候到現在,外國資本僅僅在重慶開埠的初期積極了一陣,卻至今在重慶開辦的工廠甚少。這除了我國人的反帝鬥爭外,還和內部條件不成熟、投資環境不具備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