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懷揣夢想,隻身外出(1 / 2)

秋的顏色,不因為落葉的凋零而變得冷澀,它隻是大自然賦予在特定時期一種特有的意境;秋的顏色,不僅僅是金黃色,因它是收獲的季節,更讓人懂得了有付出便有回報的道理。秋,不一定是落葉知黃昏的人生淒美時節,當一份愛在這個季節慢慢萌芽,秋的顏色,應當便是暖色。

在不同尋常的秋日裏,小鎮外出務工的兩個女孩,在外拚搏努力工作中,收獲了令人羨慕的愛情故事,更因為有愛的味道,秋才會有炫彩的顏色。秋之所以暖,因為它是一段愛的開始……

初秋,田野上到處一片金黃,空氣中夾雜著一絲涼意,車窗縫裏滲進來的風,幹燥著有節奏的吹弄著林欣額頭前的幾抹劉海。在公交車一陣顛簸中一覺醒來,眯起惺忪的眼睛,透過車窗望向遠方,秋日的夕陽不像夏日那麼火辣,光線卻特別強烈有些刺眼,林欣本能地用右手遮擋光線。

“這是到了哪兒呀?”林欣自言自語又很小聲。她回頭看了看車廂的後麵,滿車務工模樣的人員,男的女的還有小孩,被太陽曬過的黝黑的或古銅色的膚色,以及被歲月洗禮後的有些許蒼傷的臉,一張張談笑風生的麵孔,樸實厚道隨心所欲的談吐,他們都是農村出來的。

車上的林欣算得上另類,20多歲年齡段的女孩坐在車上恐怕就她一個人。盡管這樣,林欣還是覺得有點安全感。她自打小生長在農村,這氛圍,反而讓她一點也不陌生和害怕,倒對這些陌生人多了幾分親近感。

一個快言快語並且很脆的女音出現了。

“媽,我們到了,快看,前麵有個大煙囪樣的屋頂造型麼,二伯家不就是在煙囪樣的後麵那排村子麼?”

林欣回過頭尋聲望去,是一個和她年紀相仿,但體型特別胖的女孩,在和一位50多歲的婦人說話。原來車上還是有年輕人的,暗自感慨著,還好,總算車裏有個同齡人,不算另類。

隨著司機夾雜著當地口音的一聲吆喝,“到了到了啊,終點七村站到了啊,大家準備下車啦。”

車到進站,停穩後,車上的人各自忙亂地取下大包小包行李,有的提著、有的背著、有的拖著,紛紛下了車。

林欣等車上人下得差不多了,才不慌不忙把行李箱有條不紊抬下車,放在地上,四輪的粉紅色行李箱,替林欣減少了不少壓力。從車上下來的人,老的老少的少,相互幫襯著拿著東西。他們沿著車站旁邊的一條田間道上往前行走著,這是一條鋪滿水泥的田間小道。

“歐蘇鎮”,岔道口諾大的指示標牌。林欣心想,看來,歐蘇鎮的發展應該不會差,以前聽人們說,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好了,說明這裏的村莊經濟發展並不差。她拿出手機,網上查閱歐蘇鎮資料,地方看上去還算靠譜。網上資料介紹這裏是鏡川市臨近的一個鎮,風景優美,許多台資企業、國內的、國外的企業紛紛在鏡川紮堆發展,並且獲知這個小鎮適合養生,更重要的是不遠的鏡川還是個掙錢的好地方。

林欣隨著“大部隊”前行,有點隨波逐流的感覺,邊走邊思忖著,到這裏找份掙錢工作,看來沒來錯。心裏美美的想著,臉上也就露出美美的笑。

林欣想要的就是這樣的地方:遠離家鄉,來到一個誰也不認識自己的地方,找一份心滿意足的工作,等掙了錢之後,回到家鄉縣城開一家蛋糕店什麼的,做生意自力更生。隻是找地方掙錢,這個地方必須靠譜。林欣下火車後之所以沒有叫出租車來歐蘇鎮,也是為了先省下錢。

也許有人納悶,沒有具體的行程計劃,就漫無目的出行,也真夠可以的。說林欣傻兒吧唧的,那就錯了,憑直覺而行,女人的直覺往往起大作用。

萬事開頭難,一定會苦盡甘來的。加油,好日子一定在後頭。林欣暗暗給自己打了打氣。

拖著行李箱,輪子與地麵的摩擦聲“軲轆軲轆”作響。不知不覺來到了一條街,這裏有各種麵館、小吃店還有旅店。各類“農莊”應接不暇,有一個叫“省心農莊”、“烏龍農莊”,農莊的取名五花八門,讓林欣忍俊不止。農莊裏一般是這裏附近村民農舍改造來做生意的,吃住一條龍。

到這裏找個農莊住下來,不知道貴不貴,不管貴與不貴,反正住一晚,明天一定要找到工作。林欣拍了拍包包,不知不覺來到一家有眼緣的農莊。問詢價格後,還好,一個晚上隻是480元一個單間。林欣想講價,卻發現被老板娘搶先介紹:平價區少不了價,她的農莊是這裏最便宜的。林欣覺得累了,懶得走第二家,考慮到這個價格還可以接受,便辦好手續,將行李箱拖到被安排的單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