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國協約組織處於一個很尷尬的境地,他們必須投入全部的精力,才可能戰勝三國同盟,作為七國協約組織的領導者,他們要爭取任何可以爭取的力量,而首當其衝的就是組織裏三個小盟友。韓國人告訴這三個小盟友,別看三國聯盟剛剛取勝,形勢看上去對他們有利,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雖然馬西西亞這麼快就被打敗了,但是馬來西亞的有生力量還大部分存在,這意味著三國聯盟為了保住勝利的果實,他們必須安排一部兵力防止馬來西亞的報仇,如果七國協約組織在這時向三國聯盟發起全麵進攻,那三國聯盟很可能陷入顧此失彼的境地,另外這場戰場,三國聯盟對外挑起戰爭,他們是侵略行為,他們會受到正義的懲罰,神是不會放過他們的,因此等到他們的命運隻有失敗。
七國協約組織的三個小盟友實力有限,他們也沒見過大世麵,因此他們很容易被韓國人忽悠住。韓國人好不容易把三個小盟友哄住,沒想到組織裏又響起不同的聲音,泰國人開始出來叫苦,按照韓國人的說法,三國聯盟無法集中兵力發起全麵進攻,那他們很可能采用各個擊破的戰術,而第一個進攻的目標隻可能是泰國人,泰國人親眼見證馬來西亞人被滅,也看到以韓國為首的七國協約無動於衷,沒有及時增援馬來西亞人,當然泰國人也是其中一份子,泰國人正是有過這樣的經曆,他們特別擔心韓國人也會和之前一樣,沒有任何反應,因此泰國人要求韓國人早做準備,趁著三國聯盟還沒有發起進攻,七國協約組織提前行動。
七國協約組織開始行動起來,他們按照三國聯盟下一個攻擊目標是泰國進行各項準備。眼下,三國聯盟的下一步行動還未明確,七國協約組織就做出這樣的行動,他們很可能做無用功,提前所做的準備全部白費。
七國協約組織是一群聰明人,他們知道當前這個局勢下,三國聯盟進攻泰國是最佳選擇,這種選擇省時省力,而且成功率非常高,其他任何一種選擇付出的代價遠遠超出這個選擇,因此隻要稍微有點頭腦人,都會做出這種選擇,而三國聯軍的統帥,不用多想,就是超級厲害的人,他一定也會選擇進攻泰國。
三國聯盟下一個攻擊目標會是泰國嗎?從所有收集到情報,三國聯盟都在朝著這個選擇做準備,首先,三國聯軍的統帥木木就出現在泰馬的邊境,隨同而來的是三國聯盟的先鋒部隊。
泰國人看到木木出現在邊境線上,他們可以確認泰國就是下一個挨打的目標。泰國人非常清楚他們與三國聯軍的差距,而且他們也吸收馬來西亞人失敗的教訓,泰國人放棄了邊境線,他們把所有的部隊往回守,他們以曼穀為中心,然後梯次設立防禦陣地。泰國人就像縮頭烏龜一樣,擺出一個鐵桶陣,就等著三國聯軍來攻。
泰國人的戰術非常有針對性,他們知道僅憑泰國之力,根本守不住漫長的邊境線,既然如此,還不如索性放棄,然後集中兵力全力防守,隻要他們能頂住三國聯軍的攻勢,等到七國協約增援大軍一到,他們就能獲得勝利。
泰國人的如意算盤打得真好,可是這一次,三國聯軍的表現讓他們失望了,三國聯軍竟然慫了,他們竟然不打泰國了,反而也和泰國人一樣,在邊境線擺起防禦陣,他們好像在和泰國人比誰的烏龜殼最硬。
木木這麼做是有目的,從一開始,他就沒打算進行泰國,雖然進攻泰國有諸多有利條件,而且對木木來說,他還能獲得最後一個國王專屬技能,可是他最終還是放棄進攻泰國的念頭。在木木看來,他這場戰役的目地就是想攪渾東亞區,另外他也不想看著日本人贏,因此那些能讓日本穩贏的方案,他統統放棄掉,他選擇了一個最冒險的方案,他讓三國聯盟大軍與七國協約的大軍硬碰硬,而且他還故意放棄了這場戰役的指揮權,送死的黑鍋讓日本人背去,當然,木木明麵上的說法,他是吸引七國協約的注意力,讓七國協約組織誤以為他們的攻擊目標就是泰國,這樣三國聯盟的進攻才會出奇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