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新的規劃(1 / 2)

我相信,玻璃交易應該讓安德普賺了大量的錢,要不然,他也不會如此上心的幫我們進行移民了。

之所以會這麼想,是因為我感覺到,安德普如今對於從沿海一帶進行移民,簡直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我還隱隱聽到,他甚至強行把人家並不是想移民過來的人都塞上了船。

不過,念在他的人對於我的同胞們並沒有特別為難的份上,我也不想去計較了。有的人說得對,國人現在仍是需要開化的階段,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去和他們解釋,勢必浪費我們大量的時間。

而曆史終究證明,他們選擇來到澳洲,是他們人生之中最正確的選擇。

之所以會說安德普喪心病狂,是因為,他竟然在短短的四個月時間內,從廣東福建沿海一帶忽悠來了三四千名新移民。

要知道,這個時候從古邦跑一趟廣東沿海,最順利的話也要一個多月,而且他還需要在那邊組織人手,再拉到這邊來。所以,我猜測,他是動用了一切他能動用的資源,大力的往這邊運送人員,就為了能多從我們手中獲得玻璃製品。

但他這樣急切的表現,卻讓我們吃不消了。希望號上的馬達已經被拆了下來,隻能依靠風帆行駛,僅憑希望號和啟肮號,就算滿載超負荷運輸,回航的時候還要擔心安德普派人跟蹤,發現了我們的落腳點。一趟下來,最快也要半個月。

這段時間,宋立坤是當船一靠岸,這邊剛組織人手把人下完,他匆匆吃上幾口飯,便又馬上起程往古邦趕。因為按照我們當初和安德普的約定,這批移民要古邦呆上一天,安德普就要多收我們一天的飯錢。想想我們現在家大業大,吃飯的人一下子多了幾千人,就算我們曾經得過一大筆橫財,此時也感覺吃不消了。

雖然我們來到這片土地已經兩年多了,我的長子李啟和長女李芝都能滿地走了,可真正大批的人員前來,也才這幾個月的事情,住的地方倒還好辦,這裏是熱帶,晚上不怕太冷,露營也能對付,可是一下子多了幾千個找我要吃要喝的,讓我到哪裏給他們弄那麼多吃的去?

還好,前期的移民開出了大量的土地,也顧不上吃的質量了,大部分都種上了紅薯,隻留了少數土地給徐翠芬帶著十幾個老農民,作為物種改良的基地。也好在有了這些紅薯,讓我們頑強的生存了下去。可是,也正是這些救了我們命的紅薯,讓許多年後,許多經曆了這段歲月的人們,一提起紅薯仍有些心有餘悸。

為了安置這新來的移民,我不得將一部分移民放在了三十公裏外的大半島上,這個地方大多是平原地帶,而來自南方的移民們也多喜歡大米,我也是想看看,這片平原地帶,能不能發展成為未來的大米種植基地。

新的安置點被命名為長安,就是希望這批人能真正在這片土地上,安心的定居下來,一起創造我們的明天吧。

近五千多個人,除了最初來的一兩百名自由民之外,其它的都得靠李星去安排調度,要管他們的吃喝拉撒,還要管他們的工作生活。李星已經不知道多少次跟我抱怨了:太忙太累,人員不聽安排,手上的工具不夠,等等。

我現在體會某些大中型企業老板,一個人要管著幾百上千的大企業的生存發展的艱難了。如今我就是這四五千個人的老板,他們的衣食住行都寄托在我身上,這叫曾經隻是個小屌絲的我如何承受得起。

無奈之下,我隻得選擇了最笨的辦法,宣布最早來的300名依附於我的佃農中,表現比較好的成為了自由民,給他們劃上三四十畝地,並借給他們一些工具和種子,讓他們去自謀生路去。

但是,因為之前的經曆,雖然他們自由了,不需要我安排他們的衣食住行和工作了,但他們欠下我當年的贖金,一個子兒都不能,如今隻是換了一份合約,每年他們都得承諾繳納多少錢給我,還清之後,才算擁有了真正的自由。

沒想到,我的無奈之舉,卻極大的促進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連李星都說,現在他管理輕鬆了許多,許多活隻要他一安排下去,人們就會搶著去做了,都想在他麵前爭個好表現,爭取早日分到自己家的地,恢複自由之身。

我隻能暗暗感歎,在任何時代,向往自由都是人們的天性,而且,我還發現,在這個基本上不能實現機械化的時代,分田到戶果然比集體的大包大攬有效率得多。

雖然看起來,承包到戶後,我能從他們手中收得的回報,和以前一樣多,但人民創造的卻比以前多了,他們的日子也自然過得好了。

我真想不明白以前推行集體製的是出於什麼目的,自己寧願窮一點,都不讓人們好過一點,難道僅僅隻是為了能無償的占有廣大農民的合法成果,還是想把人們徹底的綁上他們的道德枷鎖,讓人們除了對他們高呼萬歲之外,對他們感恩戴德,把他們奉為救世主,再無其它出路?我不是那群邪惡的人,我真的不知道他們是如何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