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新的定居點(2 / 2)

要不就是反複的指著一叢菜地:“才剛種下來的呢,這幾天就要發芽了,你們可不要忘記了澆水了,這可是大家的救命菜呢。”

新來的漢子,大部分也是農民出身,聽到被人家反複交待要如何侍弄這些莊稼,臉色不免有些掛不住,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懷疑自己的能力,這不是赤果果的打臉麼?

不過,看在人家情真意世的份上,他們也狐疑開了,難道這幾塊菜地能比這裏的鐵礦更重要?

當我帶著這近兩千的新生力量過來的時候,隊伍中不多的女眷,可是亮瞎了幾乎所有單身漢們的雙眼了。沒辦法,這裏可是清一色的老小爺們,一群大男人們在這裏憋了大半年,別說是年輕的姑娘,這會隻怕給他們母豬,也會當作嫦娥吧。不過,紀律很嚴,要是耍流氓那可是要命的家夥,因此他們也隻能看看過過眼癮,至於對那極少數帶了家眷過來的男人,他們更是投去了無數羨慕嫉妒恨的眼神。

我也沒想到這裏的生存環境會如此之糟,因此這次帶過來的人,許多都是有家室的,也是試圖想讓他們在這裏紮下根的想法。但如今看到這麼惡劣的環境,把一群婦孺老幼也安置在這裏,無疑是極不負責的做法。

因此這些女眷們,好奇的才剛踏上這片土地,就又得再次登上船,趕赴未來的定居點。當那群拓荒的男人們看到女人們和他們一同登船的時候,他們對離開這裏不再抵觸了,甚至對於那群替換他們的夥計投以了幸災樂禍的眼神。

孤陽不繼、孤陰不長,果然,古人誠不欺我。

雖然為了說服這群漢子們離開花了不少工夫,但當我們甫一在新的定居點靠岸,這群粗壯的漢子們便愛上了這裏。

真心說,這裏的自然環境相比漢口,相比昌平,差的不是一點,但是,這裏好歹有象樣的植被,有溪有河有青草綠樹了。

“這裏好啊,有山有水,能種莊稼能種菜,還能養雞養鴨的。再說了,去我們的礦區坐船也就不到一天的工夫,就這裏了。”這群不久前還抵觸的男子們,立即表達了他們的新看法。

從礦區到這裏,約莫百多公裏,坐我們的蒸汽船,一天都能跑個來回。陸上還沒有修路,要是修通路,騎馬的話怕也隻是大半天的工夫,怪不得他們不抵觸了,還是舍不得那片傾注了青春和熱血的礦區,隔得近,照顧得到啊。這樣也好,他們能安心下來,我們也方便管理了。

誰知令我驚訝的再次出現了,這群漢子才剛一上岸,甚至還來不及建遷起容身的房子,便迫不及待的扛起了鋤頭,開起了荒來。

“就快要錯過季節了,趕快點,多少種點莊稼下去,等秋收的時候多少就能收點了。”一邊飛快的揮舞著鋤頭,還不忘了督促著身邊的年輕人。

其實,以他們目前的工資收入,比他們種地的收入多得多,完全可以通過購買讓他們過上很富足的生活。再說了,現在就算趕緊種下糧食下去,到秋收的時候,收獲的時候隻怕仍不足他們這些人塞牙縫吧。

以前我不太理解,國人為何會對土地如此的深情,可當我觀察了這群人們很久之後,我才發現,對土地的情結,對於我們這個民族來說,早已超脫了莊稼和糧食本身了,而是成為了一種生活的態度。

他們種下的,不隻是糧食,還有他們的希望。他們就象看著自己的孩子,悉心的照料著莊稼的發芽、成長、收獲。他們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證明,隻要他們努力了,就能獲得上天的饋贈,就能獲得美好的生活。

這個善良的民族,通過自己的雙手改變生活,已經融入了他們的骨子裏,而根本不知道,遠在幾萬裏之外的民族,卻是以掠奪作為他們生存發展的基本生活方式。不,不需要幾萬裏,就在不遠的北方,就有一個個以掠奪為生活的民族。

可悲的是,我們一代代努力耕耘攢下的家業,被強盜輕易的就擄去,我們一代代建設起來的燦爛文化,一再的被異族的鐵蹄蒙塵。作為曾經也以農民自居的我,如今眼看著滿清的鐵蹄在我們自己的國土上飛揚跋扈,我卻是如此的無能為力。

不需要我們的安排,這群人們已經知道如何去做了,有時候,我們的計劃對他們來說,甚至是一種打擾。這時候,不隻是我,甚至是黃元泰的存在,都顯得多餘了。

“他們都幹得很好,我們就不要在這裏給他們添亂了吧。”再一次在黃元泰的陪同下視察完新的定居點之後,我有些苦澀的對黃元泰說,“新安縣的建設已經步入正軌,你和我一塊回去吧,總督府現在需要你這樣的人來幫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