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李定國(上)(1 / 2)

如今正是秋高氣爽之季,借助我們來自後世的高倍望遠鏡,可以看到幾十裏外的情景。

可是,當我接過望遠鏡,眼中的景象讓我也詫然了。

不是我們的製式陸軍服,也不是滿清的軍服,粗看起來有些熟悉的軍服,仔細一回想,和以前在崇明島上看到的張名振老爺子的明軍的裝束差相仿佛。

可是,這裏可是遠在廣州,這時候的明軍殘餘勢力,不是在福建,就是在遙遠的雲南,他們是怎麼跑到這裏來的?

顯然,這時候清軍也意識到了他們身後來了敵人,因為他們身後幾堆濃煙告訴了他們,他們的糧草遭到了偷襲。這時候的作戰,糧草可是重中之重,擔心糧草有失的清軍,立即放棄了攻城,掉頭便去迎擊身後的敵人。

就在廣州城外幾十裏曠野上,數萬人馬展開了殊死的拚殺,天地之間,被人流和馬蹄裹挾得一時飛沙走石,昏天暗地。

而在抗擊了清軍十餘天的攻打之後,早已疲倦不堪的我們的士兵,終於有閑暇鬆一口氣,斜靠在城牆上歇息一番。

打了這麼久的仗,隻有身臨其中的時候,才知道其中的艱難和危險。如今,我們終於有閑暇一睹別人的戰場風姿了。

隻是,在冷兵器作戰的戰場上,清軍顯然沒有他們吹噓的那麼厲害。或者說,對方是有備而來,而他們顯然沒有預料到身後來敵,一時倉促應戰,不多時就被對方打得丟盔棄甲,令我們驚訝的是,我們還想好好的看一場熱鬧,可是他們才打了不到兩個時辰,離天黑還遠著呢,他們居然就舍棄了身後的敵人,落荒而逃。

然後,便看到一隊騎兵,威風凜凜的簇擁著一個高大威猛的將軍,緩緩駛向城門。

“某乃大明安西王李定國,前方是哪位將軍守城?”當先的威武,沉聲喝道。

張春寶將探詢的目光投向我。

就我所知道的曆史,張獻忠雖然在明朝末年給明朝造成了極大的麻煩,但他的幾個義子卻為延續明朝的統治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此時,李定國忝為平西王,劉文秀被封為撫南王,艾能奇被封為定北王,而被封為平東王的孫可望,則早已降了滿清,作了滿清的忠實走狗。如此一來,李定國孤軍奮戰而維持南明的統治尤顯得可貴。可以說,也正是他這種絕不放棄不投降的姿態,讓漢人在滿清初期留下了濃濃的一筆,因為孤獨,更顯得不易,一聽說是他,我立即油然而生一股親切之感。

“你去和他說話,讓他帶人進城說話。“我示意張春寶和他接洽,然後自己帶著其它人入了城。

當然,此時的廣州城可仍處於戰中,就算我對李定國再如何信任,也不可能放任他帶兵入城。再怎麼樣,在這個時候,防人之心還是不可為的。不過,有些讓我意外的是,雖然張春寶隻許他帶了十數名親隨入城,其它人隻能暫駐城外,李定國卻是不假思索的便答應下來了。

我回到暫居的廣州巡撫府不過一會兒,李定國便領著人進來了。

“聽張將軍說,大將軍便是這裏的話事人,倒不知如何稱呼?”雖然離家多年,李定國仍是一口濃厚的西北口音。隻是他雖然看似高大槐梧,神情之間,卻總有一股淡淡的落寞之情。

要按我的習慣,對於這種民族英雄,我早和他把手言歡了,但身邊的人們告訴我,我現在再怎麼樣也是一國之主,得擺出上位者的威嚴。因此不得不特意斂了斂神色,沉聲道:“吾用南華帝國現任皇帝,李某人是也,久聞李將軍威名,今日得見,倒是三生有幸。此次廣州城得困,還多虧李將軍解圍,感激之情,不甚言表,李將軍必是一路奔波勞累,不妨先休息一番,明日再一一詳談?”

“嗬嗬,軍旅之人,哪有那麼多講究。原來您乃是一國之主,卻是如此的平易近人,倒是讓李某失敬了。至於救助之事,我想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話,大家都有共同的敵人,滿清韃子,救人亦是救己,陛下倒是無須客氣了。”

“這個是自然,雖然李某久居海外多年,可也是炎黃子孫,絕不坐視我漢人任憑那韃子淩辱屠戮。李將軍快人快語,若是你我以後有機會攜手抗清,想必李將軍不會拒絕。”

“誠所願也,絕不推辭。”李定國已經是一個年近五旬的人了,此時一聽我這麼說,竟有些動容了,憤怒之情竟溢於言表,“想我泱泱中華,數萬萬同胞百姓,竟無幾個願意揭竿而起,反抗侵略的,倒是一心一意的做起了韃子的奴才,是可忍孰不可忍。”

“將軍,請喝茶。”這時候蒲昕適時的端著茶水過來,給我二人各遞上一杯。然後靜靜的站在一邊,不時的打量李定國一眼。

Tip:收藏+分享南華霸業,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