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向東還是向南(2 / 2)

看著楊青青有條不紊的安排這一切,我也鬆了口氣。因為接下來,我也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雖然這次隨我們一同從廣州前來的移民也才一萬多人,但為即將到來的三四十萬移民提前做好準備,也有太多的事情去做。

雖然帝國目前總人口不到六十萬,一年之內要是再增加三四十萬人口,確實對帝國的衝擊很大。但好在大家都有共同的漢民族文化傳統,對於農耕都是駕輕就熟的,諒必不會導致太多的衝擊。

這些年來,帝國家家戶戶都攢夠了各種食物,加之風調雨順,除了水稻不能放開肚皮吃之外,大豆、高梁、小麥等作物,基本上家家倉庫都是滿的。至於說隻要插下根藤蔓就能長出大把的紅薯,已經讓年輕的一代們吃厭煩了,現在帝國的人民已經不以紅薯充饑,除了偶爾換換口味之外,紅薯更多的是被他們用來喂食家禽。

所以,就算新移來三四十萬人,隻要不是一下子湧過來,咱們收購幾萬噸紅薯上來,還是夠養活他們的。

帝國雖然人口隻有五六十萬,但十六個縣市的架子已經搭起來,當然把這十六個縣市豐滿起來自然是好,但在歐洲人已經發現這塊大陸的同時,更加緊急的便是加快我們的拓荒步代,在歐洲人全麵移民之前,盡可能的占領更多的土地才是。

三年之前,我們就已經著手修建從漢京前往靈山港的馳路。就在我們前往廣州的這半年時間內,寬逾十米,長逾九十幾公裏的京靈馳道已經全線貫通。如今從京城去長安、靈山、黃大來等縣市,騎快馬不要一天就能趕到。比之乘船繞行北部海,快了不知幾倍。

隨著越來越多的新移民的加入,我甚至動了修通從北海(達爾文湖)前往靈山的運河的念頭。不過,修建一條運河的工程確實太大,我們現在更迫切的是移民,這些也隻有等帝國更進一步發展之後才能進行的了。

帝國國務院的各部要員都趕了回來,一是回來向我述職,二來也是和起討論一下,接下來的移民安排工作。以前國民數量不夠的時候頭疼,現在一下子給我們湧來幾十萬幫手,同樣是令人頭疼的事。

“我覺得,應該把我們現有的縣市建設好才是正經,我們名義上有十幾個縣市,可有的縣市總共也才兩三千人,要是在華夏那邊,隻怕大的鎮市都不隻這點人口了,所以,我以為,新移民應該先將現有的縣市中補充,這樣以老帶新,也能很快的幫助新移民融入帝國之中。”張山畢竟年紀大,老成持重,自然不想步子邁得太快了。

雖說他的漢西縣因為離著首都近,補充起來也方便,可也不過才兩萬餘人,兩萬人扔在方圓數千裏的澳洲西北角上,確實是看不到幾個人影,他還想多建設幾個集鎮,好在自己退休之前榮任為市長呢。

“黃大來市那邊雖然條件艱苦一些,但鐵礦可是我們未來的重要物質,再說新移民的加入,也不能讓他們太容易得到了,先讓他們去鐵礦吃上一兩年的苦,這樣就會更加珍惜他們以後的生活,不會給我們添亂了。”曾經在黃大來市呆過的宋立坤,即是想著盡快擴大鐵礦產能。

“要我說,咱們應該多招一些兵,以前是人手不夠,手中也才兩三千人,今年因為有事才急急的擴充為一萬不到的兵馬,要我說,咱帝國這麼大的盤,至少也得三五萬人,咱們這點兵力不夠,大大的不夠,所以我建設,從新移民中挑選年輕力壯的,擴充兵力才是正經。”張春寶一直想著的就是如何擴充他的兵力,這樣讓他這總司令的名頭也顯得名符實至一些。雖然是帝國的總司令,在去廣州之前,轄下卻隻有一個團和十數個戊衛連排,確實也太寒酸了些。

“我以為,澳洲東部沿海地區,才是更適合我們生活的地區,我覺得,我們以後應該將重心向東部沿海轉移才是。”徐翠芬清了清嗓子,緩緩說。

作為穿越者的我,何嚐不知道澳洲東部的沿海地區,是後世整個澳洲最為繁華的地區,可是,以我們目前的交通水平和人手,開拓數千裏之外的澳洲東部地區,不是一般的困難。

但我更知道的是,徐翠芬隻怕更擔心的是徐傑那小子,雖然楊青青早派出了人手過去了,但徐傑一個半大的孩子,再帶著一個同樣年輕的珍妮,奔赴數千裏之外的諾曼頓市,確實讓作為母親的徐翠芬擔心,也是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