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去秋至,三個月的時間一晃而過。
嗤!
青草茵茵的墳塋之前,一道雪亮的劍光閃電般掠過,筆直地刺中了十步之外粗木樁上吊著的一枚銅錢。
劍尖赫然刺入銅錢的方孔中心。
劍光收斂,秦雲的身形顯露了出來,他手握青罡劍,目光極為專注。
和三個月前相比,少年又長高了不少,眉目之間少了幾分青稚,看上去更像是十**歲的年輕人。
拔出長劍,他的臉上露出滿意之色,基礎劍法最後一招刺劍式到今天算是修煉成功了。
基礎劍法十二式前難後易,學好拔劍式秦雲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初步掌握了劍的特性之後,後麵的撩劍式、破劍式等等就容易了許多。
他守在秦揚的墳墓之前,苦練了三個月的基礎劍法,無論炎陽暴雨從無間斷,將十二劍式全部修習到劍譜的要求,期間不知道揮灑了多少的汗水。
從一無所知到初窺門徑,秦雲的進境之速堪稱驚人,要知道旁人從小練劍,想要達到如此程度,也得付出數年的努力。
這除了他的天賦和努力之外,也和原先十年苦練的積累是分不開的,武脈打通氣貫四肢,底蘊雄厚學習基礎劍技自然是事半功倍。
信手揮舞了一下青罡劍,劍鋒劃破空氣發出低低的呼嘯,仿佛是在為秦雲的進步而歡呼。
在這三個月的時間裏,秦雲以劍為伴,雖然由於實力層次和所修煉的內氣心法緣故,他還沒有打通手上的全部經脈,無法做到貫氣入劍,但是日積月累下來,到現在運用青罡劍如臂使指毫無凝滯。
不知不覺間,他和手中這把青罡劍產生了血肉相連的感覺。
秦雲不知道,這種感覺在劍道之中被稱為“劍感”,是衡量一名劍手天賦高低的重要標準之一。
有些人苦練了幾年甚至十幾年,也隻能說對劍熟悉無比,卻怎麼也無法產生劍感,其在劍道上的成就也隻能止步劍徒、劍士,再也無能繼續晉升。
三個月,甚至不到三個月,秦雲就培養出了劍感,還是在無人指點下獲得的,劍道上的天賦毋庸置疑,隻不過現在的他還不自知而已。
收起青罡劍,秦雲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來到了寒譚邊。
入秋之後,寒譚愈發的幽冷陰寒,他一如往常般脫下上身衣衫,盤腿坐在潭邊的岩石上開始修煉赤炎心訣。
隨著心訣的運轉,秦雲氣海丹田中的真氣開始翻騰洶湧,一朵接著一朵的真陽火焰跳躍而出,懸浮於氣海之上飛速旋轉。
真陽火焰是赤炎真氣的升華,一朵真火需要消耗大量的真氣,一次能夠凝練多少真火,最直觀的顯示赤炎心訣的層次。
一朵、兩朵、三朵七朵真陽火焰迅速呈現,但是秦雲並沒有停止心訣,稍稍停頓了片刻,又有一朵真火跳出。
八朵,九朵!
九朵真火構成了一個完美無缺的圓,飛旋著形成一圈火環,這代表著秦雲已經將赤炎心訣修煉到最高五重境界——九陽聚炎。
真火相融,化為一股炙熱無比的炎流湧入了武脈,直衝四肢和識海。
進入四肢武脈的真氣到頂之後會自然返回氣海,如此循環往複衝刷洗練武脈,可以不斷擴展武脈通道,使之能夠承受更多真氣的流轉衝擊。
在學習劍技的同時,秦雲也沒有疏於修煉內氣心訣,反而比以前更加努力,貫通的武脈通道也從原來的發絲粗細擴展到現在足有筷子粗細。
隻不過他沒有更上層的內氣心法,因此還不知道如何打通其它的主脈經脈。
這很正常,但和其他武者不同的是,進入識海的真氣卻不再返回,被吞噬得幹幹淨淨。
準確地說,吞噬掉真氣的不是識海,而是盤踞在識海中的那枚五彩神石。
那天在和虯髯大漢血戰過後,秦雲再次修煉心訣內視識海的時候,他發現在五彩神石的上方多出了一個暗黃色的符文。
符文構造複雜玄奧之極,秦雲根本不明白它所代表的意思,隻是隱約明白它應該誕自五彩神石,因為神石的表麵有無數類似的金色符文。
而當他將催動真氣到達識海的時候,這五彩神石突然生出了一股強大的吸力,將他苦練得來的赤炎真氣吸收得點滴不剩,神石上方的符文則仿佛從枯萎中複蘇過來一般,慢慢變得明亮炫目。
經過一段時間的反複試驗和摸索,秦雲終於搞清楚了這個神石符文的作用。
它通過吸收秦雲的真氣來獲得力量,可以在他的心念控製下爆發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