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通脹與通縮的威脅(1)(1 / 3)

曆史上的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有著悠久的曆史,無論古今中外,這種經濟現象都時常伴隨著社會的發展。關於通貨膨脹的解釋有很多,其中貨幣主義學派就認為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問題,這一解釋比較符合我們對曆史的直觀認識。

西方世界最早的大規模通貨膨脹發生在羅馬帝國時代。在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開始從巔峰狀態跌落下來,之前的經濟繁榮和福利過度透支了羅馬的經濟潛力。為解決財政困境,羅馬的皇帝們一開始還隻是偷偷摸摸地在金屬貨幣的缺斤短兩上下工夫,但很快就明目張膽地往貨幣裏“摻水”。戴克裏先(羅馬皇帝,公元284—305年在位——編者注)時代,“摻水”行為達到了最高峰,號稱是銀幣的羅馬貨幣實際含銀量隻有5%。由於摻入的鉛過多,這種“銀”幣流通不久就會發黑,以致徹底無法使用,連士兵們都要求其薪水用實物發放,拒絕接受“銀”幣。通貨膨脹也造成了貿易的萎縮,人們隻接受實物交易,甚至連高利貸都以實物發放和償還。羅馬皇帝們“飲鴆止渴”式的通貨膨脹政策,將羅馬經濟推向了破產邊緣。

18世紀初的法國,也經曆了一場劇烈的通貨膨脹。由於紙幣發行無度,最終大大超過了法國的金銀數量,從而引發了紙幣的崩潰。法國民眾群情激憤,幾乎釀成革命,政府不得不出麵收回紙幣。

至於中國,曆代皇帝都精於用通貨膨脹政策來紓緩財政困境,搜刮民間財富。比如漢武帝由於連年對匈奴用兵,造成巨額財政虧空,為解決財政困境,就曾經鑄造五銖錢,遍收天下財富。之後的曆代皇帝往往如法炮製,錢越鑄越輕薄。漢朝末年,錢幣泛濫,以至於人們拒絕接受通脹與通縮的威脅錢幣。三國時期,國小民窮的蜀國甚至曾鑄造“直五百銖”錢幣,當然其實際重量不過與五銖錢相當。現代考古也發現,古代王朝興盛時,其錢幣往往厚重一些,而衰敗時,其錢幣往往十分輕薄。這說明每到王朝衰敗、財政吃緊時,皇帝們都會用通貨膨脹這一招來搜刮財富。

一戰以後以及1929年的大蕭條中,歐洲許多國家都經曆了劇烈的通貨膨脹,其中以德國魏瑪共和國時期的馬克崩潰最為著名。由於物價飛漲,一條麵包的售價動輒數千馬克,但是普通人每天連一個馬克都很難掙到。抗戰時期的國民政府也麵臨嚴重的財政困境,導致法幣濫發,法幣急劇貶值。據說有一對夫婦在抗戰前生了一個兒子,為了將來給孩子娶媳婦,這對夫婦決定將每年收入的一半存起來。抗戰勝利後,孩子也長大了,這對夫婦無奈地發現,他們這麼多年存下來的錢,隻夠給孩子買兩個包子而已。這個故事深刻表現了當時通貨膨脹的劇烈。

二戰以後,為穩定各國的貨幣、幫助各國戰後重建,在美國和英國的主導下,建立起了所謂布雷頓森林體係,使得金本位製得以重新確立。但是各國很快就又開始經曆通貨膨脹,給金本位製帶來了沉重壓力。之後布雷頓森林體係逐漸崩潰,1972年,美元也徹底與黃金脫鉤,西方各主要國家在這一時期都經曆了劇烈的通貨膨脹。即便在通脹有所緩和的20世紀80年代,美元仍然貶值50%以上。而以蘇聯為首的東歐國家,也在1989年之後釋放出長期被凍結的通貨膨脹壓力。前蘇聯盧布在崩潰後貶值了數千倍。自從告別金本位製之後,通貨膨脹就已經成為了現代經濟生活中的常態。

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拉美多個國家也發生了劇烈的通貨膨脹,其中以阿根廷的通貨膨脹最為著名。由於財政狀況急劇惡化,阿根廷宣布停止償還外債,開創了非革命狀態下國家信用崩潰的先河。而非洲的津巴布韋,更是把超級通貨膨脹演繹到了前無古人的地步。2007年其貨幣貶值一千倍,到了2008年,則貶值高達15萬倍!2008年12月23日,津巴布韋發行的最大麵額貨幣為100億津元,而到了2009年1月16日津巴布韋再次發行了一套世界上最大麵額的新鈔,這套麵額在萬億以上的新鈔包括10萬億、20萬億、50萬億和100萬億津元四種。在20世紀80年代,大約2津元可以兌換1美元,而到了2009年1月則大約需要250萬億津元才可以兌換1美元!

每一個發生劇烈通貨膨脹的國家,當然都有著極為深刻的政治經濟危機背景。然而,即便在正常的所謂繁榮昌盛的國家,通貨膨脹也是司空見慣的事情,隻不過相對溫和許多而已。在世界已經完全進入信用貨幣時代的今天,通貨膨脹已經是幾乎每一個國家都無法擺脫的經濟現實。津巴布韋的超級通貨膨脹可以說是前無古人,但是世界經濟狀況一旦繼續惡化,恐怕類似的後來者將會十分眾多。津巴布韋的紀錄,完全有可能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