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學界,有一道曆史悠久的懸案至今沒有得到解決,那就是討論同一性悖論的忒休斯之船。
忒修斯之船(he Ship f heseus),最為古老的思想實驗之一。最早出自普魯塔克的記載。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幾百年的船,歸功於不間斷的維修和替換部件。隻要一塊木板腐爛了,它就會被替換掉,以此類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開始的那些了。問題是,最終產生的這艘船是否還是原來的那艘忒修斯之船,還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來的船,那麼在什麼時候它不再是原來的船了?哲學家has Hbbes後來對此進行了延伸,如果用忒修斯之船上取下來的老部件來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麼兩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忒修斯之船?
希臘賢人亞裏士多德認為可以用描述物體的四因論解決這個問題。構成材料是質料因,物質的設計和形式是形式因,形式因決定了物體是什麼。基於形式因,忒修斯之船還是原來的船,因為雖然材料變了,但船的設計——形式因——沒有變。從這個角度看赫拉克利特的河流問題,則兩次踏入的是同一條河流,因為河流的形式因沒有變。事物的目的決定了其目的因。忒修斯之船的目的在神話中是裝載和運輸,在現實中的目的是證明和紀念忒修斯,雖然材料變了,但目的沒有變。
那麼這個問題同樣可以應用到現在的情況裏,如果身體塞入了別人的一個魂魄,那麼自己還是自己。如果之後又塞進一個呢,塞進兩個呢?全部塞滿呢?到時候沈清明還是沈清明嗎?如果不是?又是從什麼時候不是的呢?
換而言之,究竟什麼才是自我?
馬良看了看他,:“魂魄這東西有總比沒有好,對吧?你和我都是言術士,就不用浪費嘴皮子討論什麼是自我什麼是本我了,隻不過是自找麻煩。”
“這會有什麼副作用嗎?”沈清明問他。
“不會,至少目前不會。不過本來替換魂魄這種事情就少之又少,我也是第一次做這種事情,怎麼會知道副作用?”馬良老實道,“要不是你和我簽下過契約,你弄丟原來的魂魄我或多或少有一點點少許微微的責任,我才不幫你咧。”
沈清明讚道:“沒想到你還有點良心啊。”
“少廢話,伸手結印。”馬良道。
沈清明擺頭:“等等等等,我還有問題呢。”
幸虧是馬良脾氣好一點,隻是有了點不耐煩,:“我馬良活了幾輩子,認識這麼多人就屬你事情最多,你現在還想問什麼?”
沈清明:“您老消消氣,這麼大事兒我不得問仔細咯?這又不是買電飯煲,壞了還能找電商退貨。魂魄這東西壞了,到時候出了事兒哭都沒地方哭去。”
馬良想想是這個理,就問:“你想問什麼?麻溜兒。”
“都三魂七魄主宰人的七情六欲精神思想,那您老給我拿的這魂魄是管哪兒的啊?”沈清明問道,“是不是這個魂魄裝進去之後,我就會受到這個魂魄主宰情緒的影響?”
馬良點點頭,隨後又搖搖頭,道:“差不多是這樣,不過你不用擔心,我帶來的都是千古人傑的魂魄,保證是有益無害大概是這樣吧。”
“大概?”
馬良又:“為了防止你的意識受到那些強大魂魄的影響,我這次隻帶來兩魂六魄裏的一魄,留給你充足的時間和他整合。你實力每強大一點,能夠容納的魂魄就更強力一些,隻要你能夠修行下去逐漸變強,遲早可以把三魂七魄補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