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公山位於德令哈市西南40多公裏處的懷頭他拉鄉,是托素湖東北地帶最顯著的山峰,它標誌明顯,遠看像金字塔,有神秘感,側看,如大猩猩坐望碧湖,正麵看,是單麵山狀,峭壁迎湖屹立,高約200餘米。它四麵被荒漠和沼澤包圍,沙梁與戈壁隨處可見。
在白公山的西南有兩座高原湖泊如璀璨的明珠鑲嵌其上,一座叫托素湖,一座叫克魯克湖,湖水被巴音河的水流相連,但水質涇渭分明。外星人遺址和眾說紛紜的神秘的鐵質管狀物就坐落在白公山下的岩洞裏。
小新騎車從懷頭他鄉向南邁進,進入荒漠,穿越沼澤,繞過數座小沙丘,翻過幾道大沙梁,幾經艱辛,看到了托素湖。湖的東北角有一座白山,當地人叫它白公山。神秘的管狀物就在這座山的腳下。
從湖邊遠眺,隻見離山腳不遠處有三個岩洞,外貌呈不規則的三角形,中間的岩洞大,東西兩邊的小。中間的洞離地麵約2米,洞深約6米,最高處約8米。與通常所見的自然岩洞不同,有點像人工開鑿的洞。洞內上下左右都是純一色的沙岩,除含沙子外,沿有任何雜質。一根直徑為40厘米的大鐵管從山頂斜通到洞內,由於多年的鏽蝕,隻能看見半邊管壁。另一根相同口徑的鐵管從底壁通入地下,隻露出管口,可以量其大小,卻無法知道它的長短。洞口處有十餘根鐵管子穿入山體,鐵管之間距離不等,大約是在一條等高線上延伸。這些鐵管子直徑在10到40厘米之間。管壁與岩石完全吻合,不像是先鑿好洞後放進管子,而好像是直接將鐵管子插入堅硬的岩石。如果把山體比作一個饅頭,把鐵管比作一根根竹筷,那麼山與鐵管的結合,就像將竹筷插進饅頭一樣容易契合。其餘處鐵管子都有這個特點,可見施工安裝技術非常高超,實在令人驚歎。
東西兩洞離地麵約5米,由於岩石坍塌,曆經滄桑,洞口大半被沙石掩埋,不經過清理,已無法入內。
洞地麵約80米就是波光粼粼的托素湖,就在離洞口40多米的湖灘裏,又有許多鐵管子散見於滿灘裸露的沙岩裏。這些鐵管子順東西延伸,鐵管直徑較山上的鐵管直徑小,從2厘米至4.5厘米不等。從殘留的鐵管形狀看,有直管、曲管、交叉管、紡錘形管等,形狀奇特,種類繁多。最細的鐵管內徑不過一根牙簽的粗細,雖經歲月的腐蝕,沙子的填,但細鐵管內並沒有堵塞。
另一部分鐵管子則分布在湖水裏,有的露出水麵,有的隱藏水中,被湖水淘洗著,形狀與粗細同湖灘上的鐵管相類似,散布在附近約800米到1000米的淺水處。
湖邊的石頭更是奇特:約大多數石頭呈幾何圖形,有正方的,有長方的,有圓的,有半圓的,有鑽了孔的,有打了眼的,絕非天然而成,非常像建築材料。其中有一塊石板,長約一米五六,有頭、有身、有尾、非人非獸,形態奇異,而又造形生動,很像人為加工而成。站在遠處一瞧,這一堆特殊的石頭,很像某大型建築群的主人公撒離後拋棄物的隨意堆砌。
岩洞、鐵管及特殊石頭分布的麵積,估計為半平方公裏以上,相當可觀。
小新乘坐小叮當飛到那中間最大的岩洞前,仔細觀看。又敲敲鐵管,發出“卟卟”的聲音,進入洞內後,沒有任何發現。
他下了山,讓小叮當變成鯊魚進入湖中,隻見湖內鐵管更多,交叉重疊,有的地方甚至形成鐵管網,向上直達湖麵,難以通過。
正遊動間,忽然發現鐵管網後似有東西一閃而過,小新注意力一開始沒在這邊,隻是眼角餘光感覺有東西,再看時已沒有了。
小新出了小叮當,拿出激光劍,運用龜息能力,上前把鐵管網劃開一個大洞,又回到了小叮當裏,指揮小叮當穿過鐵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