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帝王將相無不夢想長生不死,無不想尋訪天下能人異士為我所用,就算死也想在死後的世界繼續享用帝王的權威。
明燕王‘朱棣’假借清君側名號,擁兵篡位得已功成,此君雖性情暴虐嗜殺,卻又不得不說在登上皇帝寶座後平定四海,數次禦駕親征漠北使中原遠離外族侵襲騷擾,百姓生活有了安康繁榮;確也不失為一代雄才大略,能征善戰的英主。
皇帝朱棣自然也少不了修仙長生之心,聽聞活了百年的神仙道人‘張三豐’乃當世奇人,滿心向往傾慕不已,立即下了詔書求訪,並派人暗中四處打探,誰知張真人神龍見首不見尾行蹤飄忽不定,尋訪數年終未得見,隻好在張真人曾經修練過的地方‘武當山’大興土木,更是修建了道觀以示崇敬。
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之則靈。”
武當山腳下有一古鎮,古鎮中有一偏僻山村叫‘真仙村’。
明亡清立,轉眼間到了清康熙年間,真仙村這個不大的小山村,由於地處頗為偏僻隔絕,官府隻當這些人是山野村夫絕無謀逆之心,對這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此‘削發令’在這裏並沒有實際實行,小村人家大多是前朝遺民遷居於此,因此還保持前朝的裝束。這裏山清水秀,村民淳樸恬淡,似乎也沾染了幾分名山的仙靈之氣;儼然一處男耕女織自給自足世外桃園。
山村中有一姓秦的世家村醫,據說秦家祖上本是前朝宮廷禦醫,因躲避戰亂隱居到了這裏,從此便紮下了根,秦家如今三世同堂,由於秦老先生父子行醫醫術高明,又不圖人錢財,因此在村中名望頗高。
“秦月明”是秦老先生長孫,因秦月明出生之時,正值中秋佳節之夜,當晚月明如晝,突然天空出現一道耀眼白光,這道白光照進產房後嬰兒便呱呱墜地,見此天現奇相,秦老先生認定此乃祥瑞之兆,嬰兒日後定是非同尋常之人,自然高興萬分,即興便給孫兒取名“月明”。
秦月明未及弱冠之年,便是村中為數不多的幾位熟讀詩書之人,自幼既憨厚誠實又聰明懂事,不久將要參加科舉了,村中長輩們更是人人誇讚其前途無量,令其父母在村民麵前都有幾分自豪。
眼看著科舉之期不遠,可父母無意間發現秦月明近日總是悶悶不樂像丟了魂一樣做什麼都是一副無精打采,不管父母怎麼問他總是敷衍應對,最後聽到同村的同窗夥伴說才知道,原來村中教書匠楊先生有一女,名叫楊青青,兩人關係親密非同一般,或許秦月明如今如此意誌消沉,其中原由與此女有關。
山村民風淳樸並無多少重男輕女的觀念,楊青青既是楊先生的獨女,因此便有了在私孰讀書的機會,隨著這班少年男女的一天天長大成人,秦月明與楊青青朝夕相處又到了情竇初開年紀,兩人慢慢有了共同話語......
楊先生知道秦家在村中名望,看著兩個青澀少年男女懵懵懂懂互生愛意,也並未強行阻攔,隻是睜隻眼閉隻眼得過且過,村中十幾名同窗之間經常暗地裏開玩笑說:秦月明會娶楊青青當媳婦之類風言風語。二人也確從最初年少無知單純的好感,隨著年齡的增長似乎真的談情說愛起來,不管別人怎麼風言風語,二人依然我行我素還保持那份親密無間。
可就在前數日前,秦月明有意無意間似乎發覺青青表現出對他突然冷淡了。偶爾看到她有意在躲避自己,且經常發現她一個人默默發呆,他原也以為小女子的脾氣或許有時難以捉摸,沒必要那麼大驚小怪的。每每這時秦月明腦海裏更不時想起他們在一起對星空發過的誓言,說好的一生一世都不會分離,將來一定會娶她為妻之類的情話,真是說不盡的海誓山盟,天長地久......
然真的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情綿綿有絕期,就在秦月明憧憬夢想的同時,沒過多久終於發現青青真的變了,從她不自然的神色中,秦月明已經明顯看得出來她真的不像從前了……
果然沒過多久後秦月明還是得知了其中的原由:原來數十裏鎮上有一位富商王家,王少爺數月前遊覽武當山,下山之後路過真仙村無意見到了楊青青,一時間呆立在當場,想不到這偏僻山村竟有如此貌美女子,頓時驚若天人,王少爺回去後茶飯不思發誓非此女不娶,做父親的王家當家王員外見其子如此,打聽到了誰家的閨女祥情之後,當即便找來媒婆,打發家丁提著厚禮來到武當山腳下的真仙村向楊先生家提親......
楊先生得知是鎮中權貴王員外家來提親,心中一時驚異不小,自知此事非同兒戲,再三權衡猶豫不決,可經不住媒婆一番巧舌如簧威逼利誘,隻得勉強答應了這門親事,媒婆家丁聞言立即笑逐顏開,放下聘禮又商定了諸般事宜後,擇了數月後的黃道吉日將八抬花轎前來迎娶青青姑娘過門。
秦月明得此事前因後果頓時:痛苦,不甘,心灰意冷頃刻間占據了他整個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