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不知不覺間就快要到中秋節了,自己來這個世界已經快要兩個月了,時間過得真快啊!看著蘇家人因為過中秋節,臉上掛滿了喜悅的笑容。再想想在現代的時候,人們越來越沒有過節的滋味了,越來越把過節當成了一種形式上的敷衍,甚至一些人忘記了自己國家的節日,去過西方國家的節日,對自己國家的節日越來越不重視了。
而在這個時代卻是不一樣的,似乎所有的人都在感受著中秋節的到來,每個人都在用心迎接它的到來,仿佛它真的會給他們帶來家人的團聚似的。靈若看著一家人在忙碌著迎接中秋的到來,感覺心裏有些被觸動了,忍不住想和他們一起去忙碌。
中秋,“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那時,每逢中秋夜人們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活動,設大香案,擺上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絕不能少,西瓜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由此看來,古代人過中秋遠比現代人要講究得多。不僅僅是如此,古代還會有吃月餅,燃燈,觀潮,熬夜,偷蔥偷菜,吃鴨,吃田螺,吃芋頭,飲桂花酒一係列的活動。
一家人在午飯之前,把家裏徹底打掃了一遍,看著煥然一新的家,靈若隻覺得心裏敞亮了不少,也或許是心境的原因也說不定呢。
打掃好家裏之後,一家人就開始準備做飯吃飯,靈若幫姐姐和自家母親一起做午飯,沒有多久,午飯就做好了。吃過飯後的一家人,除了蘇家奶奶身體不好,基本上所有的人都要去鎮上。就在他們準備要出門的時候,蘇老爺子突然開口說是不去了,這讓一家人都有一些摸不著頭腦,隻有靈若心裏明白,自家爺爺不跟他們一塊去鎮上是為了自家奶奶吧!爺爺不願意讓奶奶自己一個人在家,是怕奶奶會無聊吧,或者說是爺爺放心不下吧。
至於自家老爹蘇友全則是準備開口繼續勸說自家爺爺,靈若在他還未開口的時候阻止到:“爹,你就讓爺爺在家吧,我們去鎮上就可以啦。”說完還朝著自己老爹搖了搖頭,蘇友全雖是不明白自家小女兒為什麼這麼說,卻是聰明地沒有當著自家老爺子的麵說出來。
一家人剛出了家門口,蘇寒最先忍不住,有些疑惑的問道:“若若啊,你剛剛為什麼要阻止爹呢?要是爹勸爺爺的話,說不定爺爺就可以和咱們一起去了。”說完聲音了帶著一絲絲地惋惜。
靈若聽完自己二哥的話,不禁想扶額長歎,忍住了想把他拍飛的想法,小拳頭攥了又鬆,鬆了又攥的,如此反複了幾次,才有些火大地開口說道:“二哥,我有時候真的忍不住懷疑,你和我還有大哥到底是不是一個父母生的,如果是的話,為什麼智商會差這麼多;要說不是的話,那就是騙人的。難道那就是那個基因變異的麼?”
一家人聽完靈若的話,都不可自抑的地大笑了起來。雖然他們不知道若若(小妹)說的那個基因突變是什麼,但是其他的話,他們可都聽明白了。沒想到,他們家自恃過高的小兒子(二弟)居然被若若瞧不起了,真的是讓他們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蘇寒或許一開始不明白靈若的話是什麼意思,但是看到家人笑得這麼開心,也知道不會是什麼太好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