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馬左於謙馬右孟洋(2 / 2)

孟洋的棍與於謙大相徑庭,他使用的是“龍虎豹三節鞭”,也就是三節棍。三節棍叫起來拗口,孟洋就叫三節鞭。

三節鞭講究勢與力、合與順的有機結合;尤其注重勢合、鞭合、理合三大環節。

架勢與身鞭如一為勢合,三鞭相接張弛有序為鞭合。身、鞭,法(握把)掌握得當為理合。

其勁力的運用還須隨鞭法的變化忽剛忽柔、亦剛亦柔,剛柔兼備。發力必須順,所謂順也就是順其自然,能順鞭的自然之勢把勁力貫注到鞭梢、鞭把和鞭身上去。防止僵力、拙力。僵力和拙力非但不能使鞭發揮出力量來,而且使鞭術“密集如雨”的靈活受到滯澀,顯示不出它的活潑性。

勁力的順與不順,與身法的正確,架勢的協調有著密切關係。例如劈鞭、崩鞭,如果發力時肩不下沉而是向上聳起,背不直而是向後拱起,身法如此不正,姿勢如此不協調,其發力必然不順。所以力順也須勢合。

隻說於謙和孟洋一個拿著齊眉水火棍,一個著著龍虎豹三節鞭,各擺一個旗鼓,真乃龍虎相爭,獅豹相鬥,打作一起,攪成一團,三百回合,竟然分不出勝負。

吳玠慌忙止住,道:“好咧好咧,你倆一個是關雲長,一個是張翼德,旗鼓相當,不分上下。可是有個疑問末將還是解不開!”

於謙孟洋異口同聲:“將軍什麼問題隻管提出,小人一定如實回答!”

吳玠款款說道:“你倆真要留在末將身邊那倒阿彌陀佛,可末將喜歡騎馬,你倆卻是步行,騎馬和步行豈能合二而一,配合默契……”

吳玠的話沒說完,便見孟洋哈哈大笑:“將軍多慮了,於謙能不能跟上馬跑小子不敢說,孟洋卻能保證,你的馬跑多快,孟洋跟多快,絕不會落在馬的後麵!”

於謙接上孟洋的話:“小人和孟洋一樣,甭說將軍這匹普通馬,就是周穆王的八駿寶驥,小子也能追上!”

吳玠疑惑地看著於謙、孟洋,道:“你倆真有趕上跑馬的腳力?口說無憑,眼見為實,咱們不妨試試!”

於是,吳玠騎著馬站在一條起跑線上,於謙、孟洋則和馬頭平行。吳玠喊了聲“開始!”,揚鞭策馬,那馬便奔跑如風,向前飛駛。

吳玠打馬向前跑著,去看左右兩邊的於謙和孟洋,隻見二人腳底生風,仿佛蹬踏著哪吒三太子的風火輪,騰雲駕霧,緊緊隨在奔馬左右。

吳玠驚道:“天爺爺,這兩人簡直就是神仙,竟然能和奔馬賽跑!”

一馬兩人奔跑四五十裏地,人沒落下馬,馬沒落下人。

吳玠驚歎一聲:“真是一雙跑不斷的飛毛腿!”這麼說著,將馬頭攏住,於謙便站在馬左,孟洋則站在馬右。

吳玠哈哈大笑:“真乃天意,從今往後,你們兩人便是馬左於謙,馬右孟洋,隨末將一道馳騁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