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丁衛士後麵是隴親王趙鼎城、宰輔蔡京、太尉童貫一幫文武大臣。
大臣後麵跟著吳玠、莫小兒、洪大嫂、於謙、孟洋、李湘、郭旺幾個人。
昨天晚上,吳玠他們是歇在鐵板莊客棧的,為了應付白天的秋圍,幾人起了個黎明,盥洗完畢,吳玠騎上他的驌霜寶驥,莫小兒騎了驪珠良駒,李湘、郭旺各自都騎了馬;隻有洪大嫂、於謙、孟洋三人邁開兩條腿,隨在驌霜寶驥一周疾行。
吳玠幾人趕到皇宮前約定的地點,保駕徽宗的兵丁衛士和太監才姍姍遲到。
兩隊人馬合為一處,浩浩蕩蕩,向萬歲山而去。
“嘚嘚嘚”的馬蹄聲在山間幽穀時緊時慢地響徹不斷,馬蹄踏出的塵霧,在叢林草莖上空久久回蕩。
秋圍隊伍未出發前,蔡京就給山頭山穀山頂安排了人手,並吩咐屬下,一旦看見皇上的馬隊,抑或看見馬蹄揚起的塵霧,就將禽獸往前麵驅趕,好讓皇上盡興射殺。
果不其然,秋圍隊伍剛剛越過一座山頭,便見山穀中竄出幾隻麋鹿。
徽宗大驚小怪,拉弓搭箭,向那些奔跑的麋鹿射去。
可是,未等他的箭矢到達,麋鹿們便跑得無影無蹤。
徽宗向蔡京發火:“宰輔弄的什麼麋鹿,賊精賊精的一隻也捕捉不住!”
蔡京見說,狡黠地一笑,當即稟道:“聖上何不試試新科狀元的射技?”
徽宗見說,便將手中的黃金雕弓遞給吳玠,道:“愛卿來試,就射前麵那隻奔跑的麋鹿!”
吳玠接過徽宗遞過的雕弓,拉弓搭箭,瞅準三百步開外的那隻麋鹿隻一箭,那鹿便戴箭倒地!
一旁的莫小兒幾人拍手稱好,卻聽空中傳來幾聲雁鳴。
吳玠仰頭去看,隻見一行大雁一會兒排成人字,一會兒排成一字,正鳴叫著在高空飛翔。
吳玠回報徽宗,射鹿沒多少意思,聖上來看末將射雁,說著指指飛翔在第二位的那隻大雁,道:“末將就射雁陣裏的第二隻……”
言猶未了,箭矢已經臨空射出,隻聽一陣哀鳴,飛翔在雁陣裏的第二隻大雁果然被射中,大雁打著旋兒跌落地上,掙紮幾下,丟了性命。
隨從小校立即將大雁撿取回來,拿給趙鼎城,趙鼎城呈給徽宗去看,隻見那支箭不偏不倚,正中大雁的咽喉處。
徽宗大驚,將吳玠喚到跟前,道:“愛卿有後羿之威,李廣之勇,說射第二隻就射第二隻,箭矢端端正正紮在大雁的咽喉處,簡直神了!”
說著,令隨從太監賞吳玠黃金一百兩,白銀三百兩。
吳玠跪伏接了,徽宗卻哀歎一聲,道:“愛卿射雁沒錯,可射殺一隻,另一隻就鬱鬱而死!”
吳玠一怔,道:“射殺一隻,另一隻就鬱鬱而死?此話怎講!”
徽宗道:“鴻雁是自然界最鍾情的飛禽,往往成對成雙相伴一生,倘若中途一方不測,另一方則不娶不嫁,鬱鬱而終。因此,自古以來,人們便以鴻雁比喻貞貞不愈的愛情和思鄉、思親之念,唐朝詩人趙嘏的《長安秋望》詩句,記述的就是這種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