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位卑未敢忘國優(1)(2 / 2)

劉娥也很高興,她設計將李氏生下的孩子占為己有,並嚴禁皇宮裏的人向孩子說明真相。

趙恒寵愛劉娥,也默許她抱養李氏生下的孩子。

不久,劉娥被趙恒立為皇後,史稱“劉皇後”。

趙恒死後,劉娥垂簾聽政,一個女明星控製了一個國家的政局。

垂簾聽政的劉娥上台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將仁宗的母親李妃打入冷宮,又放火燒宮,致李妃於死地,後來又在宮中大肆殺戮,製造了一樁千古奇冤……

女人一旦參與政事,掌握大權,不僅會禍殃後宮;甚至會禍殃整個朝政的遺訓在趙佶心靈上銘刻太深,趙佶登基後,堅決反對女人參政議政。

趙佶不讓李師師參與政事,似乎很有道理。

然而李師師時常與上層人物打交道,在那些豪俠之士的影響下,其性格、誌趣,都開始明顯地變化。

首先出人意料的是她習武練劍、揮矛射靶,著戎騎馬。

李師師似乎要學古代的花木蘭,當今的莫小兒、孫荊草。

孫荊草在渭州大破西夏兵,莫小兒在平江府勇鬥李紈賴,斬殺奸臣朱靦;早就通過文人騷客之嘴灌輸到李師師耳中。

憑著機敏聰敏,加上來訪中的能人指教,沒過多久,師師便將那張弓練到百發百中,劍法和騎術也有長足進展。

其次,她的冷峻和孤傲得到克服,變成喜好抱打不平的熱腸人。

就在師師錘煉武藝,準備效仿巾幗英雄時,馬擴走進聽的意念中。

馬擴是馬政之子,宋廷派他去金國協商滅遼後的善後事宜,馬擴處置得有條有理,還得到金主的誇獎。

但金兵厲兵秣馬準備南侵的態勢使馬擴憂心忡忡,返回汴梁後上奏趙佶,言說金過亡宋之心不死;請朝廷肅清政治,練兵備戰。

此刻的趙佶正忙於艮嶽修建,蔡京、童貫、朱靦一夥奸臣圍著他團團進言討好;趙佶便將馬擴的話當成耳邊風,一如既往地尋歡作樂,致軍事國事於不顧;沉湎於滅遼“勝利”的迷蒙中。

宋朝君臣似乎都不會意識到,滅遼是去了一狼,引來一虎;趙佶還在遼國滅亡後下令舉國歡慶,大赦天下;所有郡州官員都得到賞賜;中央及地方大吏們全得到晉升。

歌舞升平中,趙佶自然忘不了李師師,讓張迪送去極其豐厚的賜品。

師師聲聲哀歎:皇上不知禍之將至,一味地裝飾太平;而馬擴卻喚起她的憂國之心。

在朝中,馬擴的地位微不足道;可在民間,他卻是一個不辱君命、國威的大英雄和傳奇人物。

傾慕英雄,是女人的共性之一,傳奇人物,更能引起她們的好奇心。

因此,師師很想見一見那個出使金國時,被金主稱為“也立麻力”(女真語:善於騎射)的神射手和雄辯家。隻可惜無人引薦,不得如願。

李師師自從邂逅當今天子後,很為他的深情所感動,常常不自覺地關心著政局。

政局的好壞,不但與愛她的皇上有關,而且密切的關聯自己的命運。皇上既然介入了她的生活,不管願意不願意,師師的命運便被捆綁在政治的車輪上。

當開封的居民哄傳皇上臨幸鎮安坊後,人們不敢前來招惹是非,鎮安坊一度出現“門前冷落車馬稀”的局麵。

然而到後來情勢一下子反過來了,房前門庭若市,出現車水馬龍的盛況。

當然人們這時拜謁鎮安坊,還是因為李師師,不過不是隻求一時之歡,而是希望皇上寵愛的名妓為他們在聖上麵前美言幾句。

梁山泊的宋江和愛將燕青就因為招安之事來鎮安坊求師師在皇上麵前美言。

師師還真照宋江的要求做了,梁山泊好漢後來全被朝廷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