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徽宗急切地想見到李師師,便讓張迪拎著《聽琴圖》回汴梁打點。
張迪領旨回到汴梁,將《聽琴圖》送給師師,說徽宗即日回鎮安坊寵信姑娘,讓小人先送宮中藏品《聽琴圖》。
張迪說著,將聽琴圖打開來,展示師師麵前。
師師看了幾眼,立即被徽宗的精湛畫技而折服。
可一想起金兵大軍壓境,作為國家象征的皇帝(當然已經禪位)卻跑到江南躲避兵燹,師師心中便就慍怒。
師師將《聽琴圖》卷起來,遞給張迪,道:“這麼貴重的珍品師師不敢接受,還是帶回去吧!”
說著加重語氣道:“告訴皇上,師師不喜歡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皇上,從今晚後,奴家與官家恩斷義絕!”
張迪以為師師在耍小脾氣,百般勸解,師師就是不依。
張迪灰失失地走了,並沒拿走《聽琴圖》,師師便將其擱在箱櫃中。
金兵圍困汴梁後,師師要上酸棗門殺敵,才把《聽琴圖》懸掛出來。
懸掛的目的一來是為自己壯膽,二來是怕自己萬一回不來,《聽琴圖》不至於秘藏箱櫃,無人知曉……
吳玠正在客廳如醉如癡地看畫觀字,卻聽師師在臥榻上哼了一聲。
吳玠慌忙走過去,見師師已經清醒,立即給她捧上一杯茶,道:“姑娘終於醒哪,請用茶水!”
李師師沒有去接吳玠捧上來的茶,而是癡呆呆看著眼前這個標致後生,緊咬嘴唇輕問一聲:“相公是吳玠?”
就在旬月前,師師還琢磨著要去投奔吳玠哩,沒想到這個夢中情人竟然不請自到,師師心中不知怎麼就充滿蜜意。
就在剛才,師師奔走在醉杏樓的過廊上,見迎麵走來的男子說他叫吳玠,一時興奮得不能自己,便就昏厥過去。
毫不誇張地說,師師是為吳玠而昏迷;而吳玠支開鄭達三人,在金鳳閣獨自陪伴師師,也是下意識中的選擇。
心有靈犀一點通,兩人甫一見麵,便都無意識地喜歡上對方了。
這時候,師師見那個自稱吳玠的後生站在自己身邊,不大相信地又問一聲:“相公真的是吳玠?”
吳玠見問,即刻答道:“在下是吳玠,姑娘請用茶!”
師師坐起身子,接過吳玠手中的茶。依舊目視著他:“相公不是騙奴家吧?您真的是吳玠!”
吳玠攤攤雙手,反問一聲:“姑娘不相信?”
師師看著吳玠,道:“奴家心目中的吳玠應該是40歲上下,相公看上去也就20啷當!”
吳玠哈哈笑道:“姑娘太有眼力喲,小可今年20有8,來宋朝11個年頭啦!”
吳玠從二十一世紀的千丈峰穿越到宋朝剛好11個年頭,當時他17歲,現在28歲應該無誤……
可吳玠這種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無厘頭話語,讓李師師瞠目結舌。
李師師大眼瞪小眼地看著吳玠,道:“相公你說什麼?怎麼來宋朝11個年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