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侍郎滿目沁淚:“巡哨雖然一天一回,但百裏之外駐有大隊金兵,上幾次逃跑的人全被殺死,屍體至今還撇在沙灘上讓兀鷲啄食,我們怎敢再生逃跑之心!”
倪三娘眉頭緊趨沉思半天,突然說著:“如果大家相信奴家,奴家和夫君願做掩護,帶領鄉親們逃跑出去!”
大夥一聽頓時喝吵起來,紛紛跪在地上給倪三娘和鍾離味叩頭。李侍郎感激涕零地說:“夫人若能將大家帶離草原,便是再生父母,救世觀音!”
倪三娘打拱作揖讓大家起來,對李侍郎道:“皇帝不是被押往北國嗎,前輩不知見過沒有!”
李侍郎道:“太皇少帝被押往遼東黃龍府,這裏是漠北草原荒寒地,兩處相隔上萬裏,老奴豈能見上!”說著一頓,道:“不過九千歲距這裏不遠,就在百裏之外的粘罕營地九穀城!”
倪三娘一怔:“前輩說的九千歲是不是康王趙構,他怎麼會在這裏!”
李侍郎道:“粘罕兵圍汴梁時讓九千歲來金營做了人質,後來汴梁城破,徽欽二帝和宮廷大臣、樂坊藝人幾千人被俘,金兵讓二帝去了遼東,九千歲和我們一道被押往漠北。粘罕見九千歲是個皇子,便收他做了螟蛉軟禁營地,情況如何,沒有絲毫信息!”
話一說完,便見鍾離味道:“九千歲是大宋僅有的骨血,如果能將他救出東山再起,中原山河還有希望!”說著振振有詞:“娘子,你在這裏掩護鄉親們逃離,夫君上粘罕大營窺探九千歲動向!”
倪三娘道:“夫君忠心天地可鑒,但粘罕大營不比漠北荒寒之地,你一個人如何去得?”
鍾離味道:“夫君會講番語,倘若遇到麻煩,就說是生意之人,不會引起他們懷疑。然後找機會接近九千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想那九千歲雖在金邦,但不會忘記故鄉故土,定會衝破種種阻擾返回中原重振大宋河山!”
李侍郎見鍾離味這麼來說,不禁老淚橫溢,道:“蒼天保佑你們這樣的大宋子民!”說著對倪三娘道:“夫人與夫君同去營救九千歲吧,隻要救出九千歲,老奴與同僚即便客死他鄉也無怨言!”
倪三娘略一思忖,道:“九千歲要救,鄉親們更要救,不如先救鄉親們出去,再救九千歲不遲。九千歲現在是粘罕的義子衣食無憂,鄉親們卻不一樣,在這荒寒之地缺衣少食,多呆一天就多一份危險。”
宮廷大臣和樂坊藝人見倪三娘深明大義,再次跪倒在地叩頭不止。倪三娘扶大家起來,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各位馬上準備,今夜三更我們就行動起來!”
事夜月明星朗,倪三娘手持金剛月牙刀騎在馬上在前開路,鍾離味執著樸刀於後壓陣,宮廷大臣和樂坊藝人有的手持柴棍,有的拿著石頭,跟在倪三娘身後。上千人悄無聲息地快速行動,很快便到金將巴蓋裏的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