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探知曲端與王庶不和,便避實就虛,合兵侵犯富州、延州。
王庶當時在坊州(今黃陵、宜君縣境內),聞金兵向富州、延州進發,立即連夜趕路,想在富、延兩州組織兵力阻止金兵。
但金人卻未直接去延州,而是繞道攻陷丹州(今陝西省宜川縣)。
丹州在富、延之間,王庶隻能防守其中一路;他督促統率涇原精兵強將的曲端進兵救援,但曲端按兵不動。
王庶見延州受金兵圍攻十分危急,曲端援兵遲遲不到,便親自率領散兵遊勇前去增援。
王庶趕到甘泉,延州已經失守;王庶無所歸附,就把自帶的軍隊交付鳳翔知府王燮,自己僅帶百餘騎趕到襄樂(甘肅寧縣)慰勞駐軍。
王庶前往襄樂,一方麵是代表朝廷穩定軍心,另一個目的是想依靠曲端,東山再起。
然而曲端卻不拿正眼來看這個朝廷欽差的陝西六路軍馬節製使。
王庶一到曲端駐地,曲端便橫挑鼻子豎挑眼,還命令王庶每進一道門,將所帶從騎減少一半。
等王庶來到曲端軍帳,僅剩幾名隨行衛兵。
曲端不迎接朝廷遠道而來的六路總兵節製使王庶,反而穩坐大帳之中,用嘲弄的口吻追問王庶為什麼會失守延州,言辭鑿鑿道:“節製使隻知愛惜你的身家性命,怎麼不知愛惜天子的江山城池?節製使平安來到曲端軍中,可延州城池還屬朝廷所有嗎……”
王庶見曲端信口雌黃,咄咄逼人,冷笑一聲,道:“王庶是朝廷冊封的陝西六路總兵節製使,多次命令將軍救援延州,將軍怕死不服從,能說明你不愛自己的身家性命?”
曲端被問住,不禁勃然大怒,陰謀在軍中殺死王庶而奪取兵權。但感到自己勢單力薄,連夜上寧州去見謝亮,道:“延州是五路的咽喉,現在丟失了。《春秋》上說,‘大夫出疆域之外,可以自主決定事情。’請將軍協助曲端誅殺王庶!”
謝亮驚道:“曲將軍是朝廷命官,做什麼事情都要有上麵的指令,擅自誅殺朝廷大臣,這是飛揚跋扈,謝某不敢這樣做,你自己去幹吧……”
曲端碰了一鼻子灰,沮喪而歸;氣恨不過,還是奪了王庶的節製使印信,並拘留了他的下屬。
這時候,皇帝下詔書命王庶回京防守,曲端才放緩對王庶動手。
王庶知道曲端不會放過自己,晚上率數騎偷出曲端營寨,向陳倉方向逃遁。
曲端得知王庶逃走,立即率領大軍追趕,沒想到先頭部隊在陳倉城和鄭達、於謙、孟洋相遇,先鋒官蓋斯裏也被鄭達打死。
蓋斯裏為曲端內弟,是曲端麾下的頂梁支柱,突然被鄭達殺死,曲端豈能咽下這口惡氣?立即整頓人馬,前去八駿泉報仇雪恨……
於謙見官兵卷土重來,慌對鄭達道:“這幫雜碎一定是來尋仇的,元帥和莫姑娘、洪大嫂、綠衣紫凝現在蟠龍坡和蘇家莊,這麼多官兵我們三人如何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