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情鎖般若寺(1 / 2)

第一篇?情鎖般若寺

北京城東有座明朝古寺名為般若寺,山門前寺匾為乾隆禦筆親題。清兵入關後,努爾哈赤之子瑞親王,曾將此寺改建成自己的府邸,瑞親王府建造極為奢華?,尤其是正中的大殿,上為重簷歇山頂,鋪黃色琉璃瓦,朱紅色的簷柱,殿頂與梁架上雕有繁複的盤龍飛鳳。其精美不亞於紫禁城。?曆經幾百年後,這裏如今破敗不堪,四周漸被民居擠占,建國初期又遷入了一所小學,因此地處於南市街,小學取名為南市小學,那美倫美奐的大殿遂成為小學的教室與倉庫。?在這座大殿內東南角裏有個暗門,打開暗門,下十級台階,是一間約一百平米的地室,裏麵堆放著很多閑置的體育器材。1988年盛夏的一天,10歲的寧宣被老師關到這個地室中罰站。寧宣是南市小學四年級的學生,頑皮好動,因此常常被老師懲罰。湊巧那天下雨,新來的班主任因他上課時頻頻插嘴,一怒之下將他關在大殿的地室中,讓他放學後才能出來。?地室的牆上掛著一枚五十瓦的鎢絲燈泡,但是對於這麼大的麵積而言,那點光亮實在是微不足道。寧宣因為是第一次進到這裏來,感覺特別新鮮,完全沒有受罰的沮喪,他隻在門口站了一會兒,就開始興奮地巡顧四周。當他走到西牆正中一扇緊閉的的紅漆大門前時,門上一樣東西立即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是一把非常漂亮的大鎖,足球大小黃銅質地,鎖檔為張著口的虎頭,鎖身裝有五個圓形轉輪,轉輪上刻著很多漢字。寧宣在昏暗的燈光下勉強可以看清楚是些並不連貫的字。他好奇地轉動著齒輪。那鎖的鎖扣很長與門環並不匹配,所以兩扇門可以推開約半尺左右的縫隙,為了讓鎖保持平衡方便轉動。?厚重的木門在鴉雀無聲的地室裏發出刺耳的喳喳聲,?突然,一陣冷風撲麵而來,仿佛開啟了冷凍室的門。隨後,黑暗中幽幽地傳來一個年輕的女音:“是誰啊?”寧宣嚇了一跳,他全沒想到裏麵還有人在,他小心地順著門縫望去,裏麵一片漆黑。聽聲音人好像就站在門後,那聲音說不出的甜美:“王爺可回府了嗎?他的氣可消了?”寧宣在被門裏的風吹過之後,打一個寒顫,瞬間感覺全身虛脫了一般,腦子裏一片空白。他怔怔地說:“我不認識姓王的老師啊,他教什麼的?”?門內又鴉雀無聲,寧宣將耳朵貼在門上仔細地聽了聽,衝著門縫裏叫:“你是哪個年極的,怎麼進去的?”那聲音略帶嬌嗲地說:“我又不想進來,自然是王爺將我關進來的,你幫我打開這鎖吧,我又冷又餓的。”寧宣似乎完全沒有注意到整件事情的不合情理與門裏邊的人奇怪的措辭,他很聽話地轉動著鎖上的齒輪問:“這鎖怎麼開啊,上麵的字都是不連著的。”門內的聲音中透出些欣喜:“你識得這些漢字?我聽王爺說過,這鎖叫做紫銅虎口五環鎖,煞是古怪,必須將鎖中漢字對成四句詩詞,此鎖方能打開,可惜我不認字。”?寧宣聽說開法這樣有趣,所有的注意力又都回到了那把鎖上,他問:“那你記得是哪幾句嗎?”門內的聲音嬌柔中帶著些慵懶說:“怎麼不記得?當日,他曾一句一句講給我聽。他還說:‘但願從此天下太平,不要因為征戰沙場而令我們分離,不要像這鎖上的詩句一般。’”說到此處她歎了口氣低聲念道:“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裏征。”寧宣似乎沒有聽懂她說的什麼,隻覺得聽著她的聲音心裏說不出的舒服。此時他隻想將鎖趕緊打開,好把她放出來,於是按著詩句找字轉動齒輪,每當對正確一句詩,銅鎖就發出一聲清脆的弦音,如同古箏,極為動聽。大約過去十分鍾的時間,當對到孤蓬萬裏征的萬字時,齒輪突然無法轉動,寧宣皺眉說:“好象裏麵有什麼卡住了,我得找個東西撬一下。”他正要轉身去找,卻聽見那聲音甜甜地說:“給你,看這個行嗎。”在此之前,寧宣的腦子似乎停止了思考,他始終模糊地認為是一個高年級的女同學被一位姓王的老師鎖在裏麵,此時突然看見門縫裏緩緩伸出一隻烏黑幹癟的手,那塗著蔻丹的指甲足有兩寸來長,前端微微卷曲。薄薄的手掌上托著一枚鳳頭金釵,她說:“用這個撬開。”?寧宣一下子愣住了,思維忽然間清晰起來,他在瞬間明白發生了什麼。回想著她奇怪的言語,他隻覺得全身汗毛孔一下子都張開了,猛的站起身後退幾步,沒命地向殿外逃去。身後一陣陰冷的風緊緊跟隨,那嬌柔的女聲突然變得尖細刺耳:“跑什麼,你這小殺才,快回來,快把這鎖給我打開。”隨後那聲音又變的嬌柔無助帶著哭音:“放我出去,放我出去,王爺,我再不與你爭執了,你說過兩個時辰你就會回來,可你為什麼……”寧宣一口氣跑到殿門口,不知道哪裏生出來的力氣,竟將朱漆大門推開尺許的縫,小小的身子快速擠了出去。門外雨已經停了,豔陽高照。他驚魂未定地站在似火的陽光下,心跳如擂鼓。學校裏值夜班的曹師傅從他身邊經過,看見他嘴唇青紫,身子抖得像秋天的樹葉,上去拍著他的肩膀問:“小子,不去上課,大太陽地裏站著發什麼呆?”寧宣這才從愣怔中醒過來,拉著曹師傅語無倫次地叫:“大殿裏有鬼,有女鬼。”曹師傅是個60多歲的孤身老頭,就住在大殿後麵小院的一間平房裏,平時在學校裏做點掃院看門的活,晚上負責巡夜。?般若寺地下有寶,已經傳聞多年。解放以來這裏幾次被盜,但是誰也沒有找到什麼。也有考古專家來過,想進入地室考察,因為無法打開那巨大銅鎖而作罷。後來傳聞漸成笑談。此刻,曹師傅仔細地聽著寧宣的講述,忽然間追問道:“你看清楚了嗎?真是金釵?”寧宣表情呆滯地點頭。曹師傅眯著眼睛想了想,然後掏出紙筆記下了那最後一句詩。便匆匆離開,走開幾米忽然折返回來,一臉嚴肅地叮囑寧宣不要再告訴別人,說自己會向校長彙報的。?寧宣沒有敢在學校停留,失魂落魄地跑回家去,他的父親隨後來到學校要求給兒子轉學。?翌日清晨,曹師傅被發現猝死於他所住的平房裏,死時表情恐怖,手裏卻握著一隻精美的鳳頭金步搖發釵。他養的鷯哥,好像受了驚嚇,不住口地拖長了嗓音叫:“鬼啊!鬼啊!”那聲音語調與曹師傅毫無分別。學校即時報警,**勘驗現場,發現大殿地室西牆門上銅鎖已被打開,裏麵還有一間約50平米的地室,裏麵的牆上整齊地掛著十一件盔甲,屋子正中碼放著刀劍,馬鞍,箭筒。而在西北角赫然發現一具蜷縮著的盛裝女屍。屍體並未腐爛,呈脫水風幹狀,雖然年代久遠,卻還依稀可見女屍麵帶憂傷。她身穿繡有七鳳穿牡丹圖案的圓領氅衣,足蹬石青緞鳳頭厚底女鞋,梳燕尾頭,頭上戴金絲紅絨花,經法醫檢測,全身並無傷痕,死時年約20歲,死因不明。?**隊隨後通知了考古專家,經專家查看後斷定此具女屍為清朝貴婦,因其頭戴紅絨花,專家推測為新婚不久。隻是無法解釋她為什麼會死在這裏。曹師傅的死因最後查明是突發心梗。?這件事情在京城引起軒然大波,大部分家長都到學校來要求給孩子轉學,於是政府在很短的時間將小學遷出,倉促之間將女屍草草掩埋在大殿後麵。接下來的幾年裏,附近居民常常聽見大殿後院有人喃喃自語,荒草之中人影憧憧。般若寺自此無人敢進。?寧宣漸漸長大,多年來他經常夢見那扇紅漆大門與銅鎖,夢見一個麵容清秀的女子坐在牆角無助地哭泣。他的父母特意帶他去見了一個京城裏很有名的比丘,寧宣將事情的經過詳細地講述了一遍。比丘道:“此女應該是枉死的冤魂。人若枉死必會怨結不解,縱然已經化生鬼道,還會在人間流連作祟。你如果要解除夢魘,必須替她解開怨結。”?2001年政府將瑞王府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了還原古跡的原貌,要將整個王府進行恢複性修建。在動工前的勘測中,一個工人在房粱上發現了當年史官的手冊。據手冊記載,瑞王爺於某日騎馬外出,意外在京郊墜馬身亡,家中新娶一月的小福晉隨後也離奇失蹤。?這位小福晉當年在京城以聰慧貌美著稱,瑞王爺一見傾心,一月之內曾經三次親往求婚。婚後更是對她寵愛有加,甚至勝過結縭之情。?那地室中存放的都是王爺征戰時的盔甲刀劍,大福晉悲傷之中下令封存。專家分析後得出結論,地宮中女屍應該就是當日失蹤的小福晉。她也許是聞聽王爺死訊後,在地室中徇情而死,但是難以解釋的是那把銅鎖足有四十斤來重,她是如何把自己反鎖在地宮裏麵的呢。?幾日後晚報上登出了這段新聞,寧宣看見這段新聞,心中頓時一片澄明,突然間將整件事情的起始原由想通了。?原來當日的起因,是他們吵了一架。年少夫妻本多口角,兼之小福晉自幼嬌縱,言語之間毫不相讓,瑞王一怒之下將她鎖在漆黑的地室,初衷無非是嚇嚇她而已,多半還帶著些夫妻間的玩笑。他哪裏料到自己一去不返。因為沒有第二個人知道,她竟被活活餓死在地室。可憐這臂似蓮藕麵若桃花的佳人,在無邊的寂靜中漸成枯骨。她必然是恨的,地室裏陰暗潮濕,死亡步步逼近的日子是多麼的恐怖無助。她必然是怨的,新婚的夫妻,情意正濃時,就算有甚行差言錯,也不應狠心至此。她必然是喊的,但是瑞王爺一死,全府上下亂成一團,此處放置的乃是王爺昔日征戰時用過的盔甲戰袍,大福晉怕一見之下徒惹傷悲,遂下令封存。許多年過去了,因為那把碩大的銅鎖擋駕,從此竟再沒有人進去過。可歎的是,瑞王的祖先原是在馬上得的天下,他亦是自幼精於騎射,這意外墜馬到底與他當時心煩意亂有沒有關聯,誰也不得而知。?寧宣想著比丘的話,在一個夜晚偷偷翻牆進入般若寺,找到後院的那座孤墳,將自己帶來的紙錢香燭在墳前點燃,火焰中墳前漸漸顯現出一個女子的身形,容貌清秀,眉宇間略帶輕愁。寧宣坦然地望著她說:“當年,你丈夫並不是故意害你,他把你關在地室後騎馬外出,在郊外意外墜馬身亡了。我知道你無辜枉死,心有不甘,但你已經不是陽間人,不能再在陽間流連,這裏馬上就要重新修建,到時勢必翻屍搗骨,你還是走吧,願你早得解脫。”?女子聽完輕輕歎息道:“王爺啊王爺,原來你並未負我。”她點點頭,雙眉漸漸舒展,轉過身對著寧宣恭敬地將雙手相扣放至右腰側,彎腰屈身道聲萬福。身體還未站起便如煙霧般消散無蹤,濃重的夜色中隱約傳來婉約的女音:“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裏征。”正是那銅鎖上的四句詩詞。?寧宣輕輕跟著默念: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裏征。當日怎知,這把銅鎖竟然一語成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