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擊手是戰場上最為可怕的士兵,他總是神出鬼沒於任何角落,給人突然的致命一擊,縱然是被人追擊,也總能憑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隨機應變能力,讓自己逃脫或者以一己之力牽製對方成百上千的兵力。
軍訓的日子不僅僅是枯燥的訓練,黃霆也偶爾按照孩子的興趣,講些故事和軍事知識。今天黃霆就講了一個關於狙擊手的故事。
“狙擊手,簡單來說就是打冷槍的。他們的槍法,用咱們中國的一句老話來說就是‘百步穿楊’。當然,因為槍械的原因,這個百步的範圍已經被擴展到了上千步。狙擊手存在的目的一直都是以最小的成本使敵軍付出最大的代價,從而達到以小股部隊殺傷或者阻擊敵方大部隊的效果。這就是當今世界各國不遺餘力加大對狙擊手訓練的根本原因,也是實際戰爭的迫切需要。
“狙擊手常常執行的命令包括指定狙殺、巡邏狩獵、非硬性裝備破壞、隨隊觀察警戒及火力支援。而當狙擊手配備在特種作戰小組中時,常常是整個小組成員的‘保護神’。他負有隨隊觀察與火力支援的責任。當小隊受到敵人遠程火力攻擊,一時無法得到援助時,狙擊手就應該立即進行敵方火力觀察,並進入有利的射擊位置,將最有威脅的敵人依次射殺。與此同時,狙擊手還應當是選定撤退路線的‘逃跑專家’。他有義務向指揮官提供最佳的撤退路線,並進行全程掩護。必要的時候,狙擊手還要充當孤膽英雄,將敵人火力吸引到自己身邊,以掩護大部隊轉移。
“當然即使是如此凶猛強悍、全能多變的狙擊手,他也是有克星的,他的克星是誰?答案很簡單,對方的狙擊手!因此,世界各國的狙擊手都會謹記:同行是冤家,消滅敵方的狙擊手,是自己的首要目標。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狙擊手,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孤獨而漫長’,這5個字可謂是狙擊生涯簡單而生動的概括。狙擊手為了完成任務,就需要漫長的時間等待一個時機的出現。而狙擊手漫長的等待,並不如表麵看上去那麼平靜與悠閑,他需要獨立地完成野外觀察與追蹤、地圖判讀、情報搜集與分析、進入與撤退路線安排、作戰計劃擬定等準備工作。更重要的是,他無法確知敵情會在何時出現,更不知道會出現在什麼位置,也不知道出現的到底會是什麼樣的對手。他隻知道,在某一瞬間,他必須以兔起鶻落般的快捷,用自己的冷靜去奪得決定性的勝利。因此,對於狙擊手來說,每一分一秒寂靜的等待,都充滿驚心動魄的氣氛。這種漫長與短暫、孤寂與激烈的強烈反差,已不是一般人所能夠勝任的。這要求狙擊手的心理素質超乎常人。”
這番話,說得很有感情,也很有文采,不知道是黃霆轉述的還是自己獨創的,大家聽得如癡如醉。
“好了,有關狙擊手的知識就談到這裏,下麵我就講講二戰時期蘇聯一個狙擊手的故事。”
“這個故事發生在1941年11月。”黃霆開始講起來。
這一年,納粹德國及其軸心國盟軍發動了針對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蘇聯猝不及防之下倉促應戰。到了十一月,德軍對蘇聯的進攻已經持續了5個月之久,西伯利亞寒流誕生的地方已經迎來凜冽的寒風。在短短半個月的時間裏,積雪就已經過膝。
這一天,在莫斯科的郊外快速且沉悶地行走著一支有著十多人的隊伍,其中有五名是傷員,他們相互攙扶著。一陣寒風吹來,一位軍人的風衣被吹起,露出與普通戰士有著明顯差別的服裝——這是一位通訊員,負有特殊的使命。長久的戰爭,已經讓這些軍人十分疲憊,一連串的打擊,更是讓大多數人的臉上露出頻繁遭受挫折的頹唐。
這時,一個個子不是很高,身上完全沒有潰敗表情的年輕人,跑到指揮官的麵前報告:“長官,德軍又追上來了!足足有四十幾個,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