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李太白立掃番書(1 / 2)

帝曰:“內幹舉卿不錯,汝有高才,何見謙邪?”白曰:

“臣蒙宣詔,不敢違命,陛下賜書,一看便見下落。”帝即令侍臣將書與李白視之,白當殿開讀書曰:

朕思契丹,國居邊夷,天寒地凍之鄉,萬物希生之地。近聞中華禮樂之邦,冬暖夏涼,春花秋月,奢華富貴,此是苦樂不同,朕情不滿。自古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為此遣使齎書,早達中華,若存國禮,罷戰停征,欲持雄兵百萬,勇將千員,隨賀來遊南國,賞玩中華。禦林池權將飲馬,上林苑暫借屯兵,坐內殿朕欲歇息,瓊林庫借賞三軍。如若肯否,早與回文,倘若不從,速達見報,選日興兵,來征唐國,取中原四百軍州,改為番家一統,天下始平,此是朕之願也。草草,不宣,上啟南朝唐玄宗禦前開拆。

李白讀罷,語如流水,聲若銅鍾,並無一字差訛。帝聽大驚,沉吟半晌。眾臣麵麵相覷,盡稱難得,果好奇才。白曰:“陛下勿憂,來日宣番使入朝,臣即當麵回答其書,務使一般字樣。書中包藏言語,實羞惡之,定要契丹拱手稱臣,永不相犯。”帝聞奏大喜,隨令安排禦宴,管待李白。但見學士主筵,公侯宰相伴席,宮商韻奏,琴瑟聲清。嬪妃斟酒,彩女傳杯。

飲至日晡,白就筵上對聖吟詩作賦,詩雲:

金鑾殿上聖心濃,禦宴喧嘩待宰公。

彩影祥光明帝闕,君臣同樂最惟容。

又一律雲:

帝寵忠臣開禦筵,金花禦酒敬相傳。

一詠詠觴開懷飲,醉舞丹墀似酒仙。

賦雲:

琉璃盞,琥珀濃,金瓶傾出真珠紅。烹龍炮鳳玉脂髓,羅幃繡幕圍香風。吹龍笛,擊鳳鼓,皓齒歌,細腰舞,正是君王重溫顧,金花遍插晃龍庭。黃封滿酌真甘露,開懷今日酩酊醉,顯出安邦定國誌。

李白作賦吟詩已畢,不覺大醉。眾臣皆散,帝令宦者扶白入後宮偏室安歇。比及天曉,宦者已在探視,白告曰:“夜來禦賜酒濃,身軟抬頭不起,若得禦手調羹,方解酒醒。”宦者慌來告帝,帝此時無奈,遂來徑入禦廚,親為調羹,賜與李白食之。白大驚,慌至前殿謝恩。當日帝聚文武群臣,召番使入朝,隨班見聖。

李白奏曰:“近來楊國忠、高力士二人,國之大臣,皆抱大才,監臨試場,曾把小臣文卷批落不用,搶出場門。今日回書,合與小臣捧硯磨墨,穿靴脫靴,如有不從,臣寧死於闕下,誓不回書。”帝曰:“此事可從。”急召二人,以白所言告之。高力士曰:“李白一介之士,未有甚大功,陛下便如此寵任,似乎於理有所未當。況自古至今,亦未有宰相與學士磨墨穿靴之理,豈不貽笑外國?望陛下察之。”帝曰:“汝等不肯服侍李白,何不回書也罷?”二人被責不過,隻得忍氣吞聲從之。

羞之甚矣。

是時,李白身穿蜀錦繡袍,腰係金廂玉帶,坐在殿前繡墩上,高提龍筆,輕染纖毫,當天子、有官、番使之前,一筆揮成番書一道。書雲:朕坐中華,遙聞北國俱是邊夷草木之鄉,江湖水澤之裏,多生禽獸,少長人倫。危弱凍寒之地。粒穀不熟之邦,普受饑寒之處,總有強將謀兵,徒來受荷俸祿。朕知怯弱,常存慈念之心,你不思國貧命薄,卻欲孽我中華,豈不羞哉?危王敢出胡言,急惱大唐聖主!番書到日,文武才觀,如薪赴火,怒若平地興雷;使卒來時,便欲挫為禽獸,奈緣說要回言。權行免罪。本朝天子,封疆廣遠,五穀豐盈,臣僚祿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