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章 善惡臨頭無解處(1 / 2)

劉奇換了口氣問道,“文若,本侯下令自今歲起,廢除丁錢,百姓反響若何?”

荀彧拱手道,“大司馬,朝廷下令廢除丁錢,如今蜀中不大太平,暫時還未實施,可荊州和關中反響都不錯,一下子算賦、口賦都廢除去,雖說田賦家中,可百姓心中並無怨言,畢竟輕鬆了許多,哪怕苦上一些,等到農閑時節參與有償的更賦,溫飽也不成問題,再不濟也不用懼怕食不果腹了,徭役更是變為了每個年輕男子必須參加的兵役,哪怕是世家子弟也不能例外,這倒讓百姓心中都安定下來。”

劉奇嘿嘿一笑,開口問道,“文若,早些將田稅累進之法擬定好,然後在百姓之中傳出去,到時候百姓就更加安穩了。”

荀彧稍稍猶豫片刻,開口說道,“大司馬,多多少少有些急了吧,欲速則不達,下官唯恐出了紕漏。”

劉奇語氣中帶著幾分冷意說道,“盡早將這田稅累進之法擬定好宣揚出去,本侯不日會將我大漢廢除算賦口賦的事情傳遍大漢,宣揚我大漢天威!”

荀彧眼中閃過一道精光,登時間明白過來劉奇的打算,開口問道,“大司馬是打算吸引流民來治下定居?”

劉奇笑眯眯的說道,“如今甘寧恐怕已經拿下南蠻地區了,中原戰亂,百姓民不聊生,這益州南部牂牁、益州、犍為等地,地廣人稀,正好安置我大漢百姓繁衍生息,與其費心費力,倒不如讓百姓自己來投,一時跋涉終究強過半生難果腹。”

荀彧皺了皺眉頭說道,“大司馬,這手段算不得光明磊落,卻足以讓大司馬木秀於林,大司馬就不怕步了那位的後塵?”

荀彧言語間雖以那位代替,可二人都心知肚明,荀彧話語間的那位指的是何人,不外乎就是當年雄踞廟堂的董卓董仲穎。

劉奇沒有接荀彧的話茬,歎了一口氣說道,“文若,你的才能,未必比當年那位主吏掾差上半分,可於你而言,成也荀氏,敗也荀氏啊!”

荀彧聽到劉奇的話,縱然是大夏天,也不由得心頭發寒,劉奇說的主吏掾不是旁人,意有所指,正是指當年那位輔佐高祖登上九五之位的蕭相國,時蕭相國為秦沛縣主吏掾?/div>

潁咦媼醢釵劂羲ねこぃ懿撾潁懿倒氖鄭暮鈑げ還懷搗潁嗖還煌婪潁芟胝獍鎰尤嗽諑沂樂校艸晌詈蟮撓搖?lt;/p>

荀彧一時間捉摸不透劉奇的心思,這位大司馬僅僅是說自己有蕭相國一般的才能,還是意有所指,說的是天下大勢,樊噲、周勃的後人不知所蹤,可世人都知曉,曹孟德以曹參後人自居,與夏侯氏世代互為姻親,近如一家,劉奇到底是暗指荀彧心中有所偏向曹操,或是說眼前之人,當朝大司馬有僭越之心,還是,大司馬意在讓自己輔政,光複大漢,一時間,劉奇的心思,荀彧還是猜不透。

荀彧亦是機敏之人,猜不透就不作他想,當下帶著幾分雍容拱手說道,“大司馬,下官駑鈍,還請大司馬指點,當年蕭相國以一介小吏之身,能夠輔佐高祖平定天下,功莫大焉,荀彧秉承先祖恩澤,世代不墜,方才有今日之名,身處當下,已然是兢兢業業,焉敢與蕭相國媲美。”

“嘿嘿……”劉奇輕笑一聲,“能說出蕭相國這三個字,足以說明你荀文若心中自有丘壑,世人都說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可想要做修橋補路的善人,得先做殺人放火的惡人,如今世家大族,表裏不一,明麵上都是在做修橋補路的善事,可暗中那些醃臢勾當,哪個不是他們指使的?

國體恤百姓是為善,行律法是為惡,有惡事方才有善事,不過權衡二字而已,這些世家大族如今將朝廷該做的都做了,將好處納入掌中,民怨沸騰,惡名朝廷都背了,可國庫還是日漸空虛,他們將哪些好處放出來一丁點,又在百姓間博得善名,世家大族沆瀣一氣,哪怕像潁川荀氏,縱然不同流合汙,也難免共同進退。

此乃天下心腹之患也,如蠡蟲蛀木,看似不顯山不露水,可再堅實的樹木,也總有被蠡蟲蛀空,轟然倒塌的一天,當年光武皇帝看似中興,不過是這些蠡蟲念舊,給大樹留了一個空殼,可這空殼,經過這數代的蟲蛀,如今已然與轟然倒塌無異,這些蠡蟲啊!現在都分崩離析,找個能讓自己啃食的樹木。

隻剩下大漢這千瘡百孔的殘垣斷壁,當年光武皇帝修補這大樹,用的都是蠡蟲,以至於蠡蟲更加猖獗,如今,本侯也想修補修補這大樹,可思

思慮良久,才發現,該腐朽的已經腐朽了,隻得在這根基之上,重新種下一粒種子,以期讓他早日能夠遮天蔽日,讓百姓不再如此勞苦,可文若所為,卻頗讓本侯寒心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