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奇並未出麵,而是將這些事情交付到了朝中處理,郭嘉鼓動著廟堂上那些小官上書,將此事送到了尚書台議定!
等到尚書台將此意商議一番,請求劉奇決斷的時候,劉奇並沒有答應,也沒有否決,而是轉告尚書台,請求加司徒張儉、司空陳紀、大司農龐德公、少府陸康、光祿勳賈詡五人錄尚書事!
雖說是劉奇開口,可這五人都是三公九卿,劉奇將此事擬表上奏天子,天子縱然心中不喜,可也無可奈何的點頭,通過了劉奇的請求!
接下來的事情,就不用劉奇操心,有郭嘉在背後操持,再加上劉奇將此事說的一清二楚,從劉奇推舉的五人錄尚書事,就能看出來劉奇的態度,郭嘉行走在暗處,等到天子詢問公卿百官的要求之時,公卿百官難得一致地通過議題!
這破天荒的舉動,讓士林上下為之振奮,士子競相奔走為之歡呼,就連那些為胡昭叫屈,被朝廷發配到各地充任教師的士子一個個心中也都振奮不已,最少讓這些人多了一些奔頭!弘文院大學士不敢想,弘農元直學士也不敢苛求,可最起碼也要想辦法撈一個弘文院學士不是!
可朝廷詔令也說了,這弘文院的大小學士,可都是用教化之功來論功勞的,不管你多少,隻要教育出來的人多,那妥妥的撈一個弘文院學士的名號!
說白了,就是拚教育手段,別說什麼德高望重,才高八鬥,朝廷可都是說了,弘文院學士的大頭,可都是針對啟蒙教育的學子,所謂啟蒙教育,說白了,就是朝廷新立的鄉學,不要說什麼底子,能來的大半都是祖宗八輩子貧農出身的泥腿子,一個個不拖後腿就足夠了,不要說什麼底蘊!
這些人心安下來了,緊隨其後的是,朝廷詔令翰林院五大學士,召集天下名士碩儒為翰林院直學士、編修辭典,統計漢字,推廣拚音的應用,當然,更重要的殺手鐧,漢字簡化,還沒有被用出來呢!
若是到了宋明時期,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號召,簡化漢字可以說是輕而易舉,畢竟所謂的漢字簡化,不外乎將宋明時期的草書字體用過來而已,可放到這個時代,沒有經驗,那就是大工程,這才是真正的大教化之功!
能夠參與辭典的編纂,不知道是多少人的夢想,畢竟憑著這一件事,就足以名留青史,在士林之中將名聲響徹!君不見當年董仲舒一番話,就讓孝武皇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朝哪個儒家子弟,不管是今文經學還是古文經學,誰不敬董仲舒!而若是能參與這詞典的編纂,日後在士林之中的地位名望,恐怕不會比董仲舒低!
如果是弘文院的大手筆,是鼓勵天下年輕士子和那些皓首窮經之輩出山教育子弟,教化百姓,充任到朝廷治下不夠用的私塾先生之中來!那翰林院的大手筆,就是敞開胸懷,替朝廷招納賢良淑德之才!告訴天下百姓,趕緊來吧,隻要你們來了,就有機會名留青史!
當然,這些事情隻是儒林表麵上的模樣,另一件事情,在朝廷的議論聲中,做為太中大夫的孔融,在聽了某些相熟之人的言語之後,將太常寺丞張義和謁者仆射張義二人,罵的是狗血淋頭,言說劉璋是漢室宗親之中的敗類,大漢的罪人,若不是顧及到當年劉焉的名聲,孔融就差指著劉璋的鼻子說此子當殺以謝天下之類的話語了!
有孔融出麵,後邊那些憋了許久的人,一個個就瞄準了太常寺丞張義和謁者仆射裴茂二人罵,如果不是這兩個人承受能力還算不差,朝中這些文雅人顧及顏麵,罵起來有限度,要是有人學一學劉奇那拐彎抹角罵人的話語,或者諸葛亮再年長上二三十歲,那之中武鄉侯罵死王朗的回合還真有可能再次演變出來!
就是這樣,那暗中攛掇這兩個人的幕後黑手,也沒敢有絲毫動作,不輕不重的附和著朝中公卿,將這兩人罵上幾句,一時間,朝中公卿文武,詭異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