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
直到元日前夕,劉奇才將諸事理順,經過一番商議,郡中官佐沒有任何異議,推舉陳紀為南陽太守,蔡邕為長沙太守,張儉為南郡太守,黃承彥為江夏太守,馬允為武陵太守,蒯良為零陵太守,龐季為桂陽太守,順帶送上曹寅等人的首級,為劉奇請功。
劉表順水推舟,上了奏表,奉上了給朝廷的進貢,同時下令劉巴升任荊州屯田使,兼任長沙郡丞,婁圭升任南陽郡丞,諸葛玄任江夏郡丞,劉先出任長沙功曹,王粲出任零陵功曹,故少府陰修出任武陵郡丞,這一連串的人事調動,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劉表這是給劉奇鋪路,這荊襄七郡的太守,除卻蒯良、龐季二人外,都與劉奇有著莫大的關係,若非劉奇,陳紀、蔡邕這等名士豈甘於屈居荊州一隅之地?黃承彥,馬允之流請出仕?就連清名滿天下的張儉,言語中也多少透露出,自己是奔著刺史大人長公子劉奇的名聲才奔波來荊州的,至於零陵、桂陽這兩郡,處於荒蠻之地,劉表將身為心腹的蒯良、龐季二人放到這地方,明升暗降,看似抬高了這二人位置,實際上是將這二人逐出了權力中心。
更少有人明白,劉表這一舉動,是看在君臣一場的情分上,給了蒯氏、龐氏一個光明的前途,至於權傾江州,就連劉表也得給三分顏麵的蒯良,本身就是個智者,為何會這麼爽快答應,完全是看在襄陽侯劉奇去探望受傷的蒯別駕,談到此事,蒯別駕就欣然同意,至於二人說了什麼,除卻當事人外,恐怕無人知曉了,不過另外一個任命,卻是很少有人知道,那就是鎮南將軍拔擢蒯祺為軍中參謀,侍立左右,參讚軍事。
至於龐季,在聽到龐德公接受任命,成為陰陽學宮祭酒,同時兼任荊州英才閣左閣主的消息之後,毫無怨言的接受任命,成為桂陽太守,差的隻是朝廷的一紙詔書而已。
至於荊州戰事,除卻升任蘇飛為荊南都督,是儀為隨軍長史,鎮守荊南以外,其他人都撤的差不多了,隻有徐庶還率著人馬,駐紮在泉陵,整合零陵事務,有徐榮鎮守江夏邊境,荀攸揣度之後,調任黃夲率軍兩千鎮守下雉之外,又留下三千人馬,交由鄧濟率領,其餘五千人馬,悉數撤回襄陽。
周倉率領兩千人馬,呂介為輔,二人共率三千兵馬駐守江陵,保證江陵的安危,戲誌才率著楊齡、廖化、王當等人,率著包括原來鄧濟麾下的士卒共計五千兵馬返回襄陽。
這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自己率著三萬五千人南征,如此折騰一番,戲誌才率回的五千人,荀攸率回的五千人,黃忠帶回來的六千人,文聘和自己率回來的近六千人馬,加上周倉、呂介三千人駐守江陵,五千人馬駐守江夏,蘇飛是儀以及尚且留在湘南的賴恭共有五千多人馬,已經和自己帶出去的人馬齊平了,這還不算徐庶帶領的三千人馬。
最讓劉奇安心的是,通過蔣欽周泰二人,自己已經將荊州水軍控製在了水中,有精銳一萬二人,被自己命名為洞庭水軍,由折衝校尉蔣欽和橫野校尉周泰共同掌管,蔣欽暫任水軍都督之職,周泰暫任水軍副都督之職,其餘水軍近一萬人被命名為襄陽水軍,主要活動在漢水之上,主要人物是保證荊州大軍的後勤和來往人員百姓的運輸,說是水軍,其實說是船隊更為恰當一些。
襄陽水軍劉奇則是交給了親近自己的淩江將軍陳式率領,畢竟劉奇心中清楚,這些篩選下來的老弱病殘,足以承擔起日後荊州的糧草物資的運送,最不濟,日後自己要將百姓送往荊南,將蠻子送到北方,有了這支襄陽水軍,就能為自己節省出近一萬人的戰力,有現成的總比自己費時費力招募一萬人容易不是。
至於軍中諸人的功勞,因為劉奇的封賞還未下來,所以留情也就壓著沒有開口,如今朝廷被李傕、郭汜所把持,萬一這兩助個家夥使壞,讓朝廷給自己的封賞輕了,自己對這些手下的封賞,也應當遵循舊曆不是,要是朝廷提拔為自己做個中郎將,自己將麾下封個雜號將軍,日後豈不是會遭人嗤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