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可熱鬧了。雖然曆代以來,聖奧爾本都不乏宮廷鬥爭先例,有幾次也搞得沸沸揚揚,但還從未有過手足相殘之事,這會英格索爾和亨廷頓之爭可算開了先河。
就有富商權貴之家的家長以及幾個大臣進言說不但要剝奪英格索爾的繼承權,還要抓來下獄,貶為平民。這種先例實在不能開,不然從此以後人人自危。萬一將來的繼承人不但刺殺自己的競爭者,還連競爭者的支持者也刺殺,那怎麼辦?
隻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沒誰喜歡天天活在恐慌之中。那些有錢有權之人更是如此,他們的命當然自認更寶貴。
然而不出三日,又有驚人的消息傳遍大街小巷。
亨廷頓的所謂被刺殺,根本就是一出自導自演的鬧劇。一來,聖奧爾本中戰技強橫者多在軍中,英格索爾身邊的護衛實力也普遍高於亨廷頓,怎麼會那麼容易被亨廷頓逃脫,還又是殺傷又是活捉,拿到那麼多證據。二來,事發之後,英格索爾立即從身邊護衛裏挖出不少蛀蟲,同樣獲得證據表明都是亨廷頓想栽贓嫁禍。更嚴厲的證據則表明亨廷頓身邊有奧德聯邦的人,因為英格索爾從那些叛徒手裏拿到了奧德特產的連珠弩。
作證英格索爾這方傳言的,是來自大批士兵家屬的言論,他們說自己家當兵的人已經見過那連珠弩了。
雖然英格索爾在奧爾本城衛軍的勢力弱小,但那也是相對於其他地區衛戍軍而言。所以通過他在城衛軍中的人,把流言傳播到城內家屬中再散播開去,一點困難都沒有。
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言論不但讓普通民眾搞昏了頭,連不少權貴之家和大臣們都不明所以。雷利判斷的沒錯,因為英格索爾安然無恙的跑掉了,而且龐貝的勢力並沒有叛變,還牢牢掌控在英格索爾手中,所以亨廷頓並不敢馬上撕破臉,通過公國正式渠道公開發布通緝令,或者派兵捉拿英格索爾。
因為那樣隻會立即引發戰爭。
在亨廷頓徹底掌控奧爾本的政局,以及收攏足夠多足夠強終於他的軍方力量之前,他隻敢以這種流言的形式打擊英格索爾的聲譽,營造一種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局麵,以期收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如果僅有英格索爾自己應付,說不定還真會被他得逞,但有雷利在,就難了。
此時雖然相比書中局勢反轉,但雷利介入之前發生的事還是沒有改變過的。因此效忠於亨廷頓的富商權貴,以及那些大臣們大致有哪些人,雷利清楚的很。
在他的指示下,很有針對性的傳播了一些威脅言論,尤其針對幾個始終貌似中立,其實早暗中資助亨廷頓的豪商之後,為亨廷頓助威的言論平息了不少。說到底,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那些商人大臣更不用說,生怕此時不知何地的英格索爾突然派兵把他們的老巢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