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對生命的探秘(4)(1 / 3)

但是有人提出,人工降溫並不能保證所有的冬眠動物都能進入冬眠的狀態;不少冬眠動物在進入冬季的時候就會自動地停止進食或拒絕進食,並不是由於食物不足的原因。以此來反對上述的觀點。

還有的科學家提出了生物鍾學說,認為是生物的節律控製了每年冬眠動物的代謝變化,恒溫動物的冬眠變溫現象是進化生態的一種次生性的退化,是和動物遷徙和冬季儲藏食物相似的一種生態的適應,是在進化中已固定下來的一種生物節律。但是這種學說缺少事實性的根據。

科學家們發現在冬眠動物的體內存在一種誘發冬眠的物質。在對黃鼠進行的實驗中,科學家在人工條件下冬眠的黃鼠身上抽取出血液,然後注射到活蹦亂跳的生活在夏季的黃鼠體內,這些黃鼠很快進入了冬眠狀態。目前在冬眠動物的血液中還有3種顆粒無法鑒定。與正常的黃鼠相比,冬眠黃鼠的血液紅細胞較結實,不容易分解,一種還呈褶皺狀。而且進入冬眠時間長的動物的血液比剛進入冬眠的動物的血液誘發冬眠的作用更強烈。誘發動物冬眠的物質存在於血清中。我們知道,通常不同動物之間會發生物質的排異反應,但令人奇怪的是,將正在冬眠的旱獺的血清注射到清醒的黃鼠的體內,黃鼠不僅不會發生排異的反應,反而會呼呼大睡。科學家們還發現,在冬眠動物的體內不僅存在誘發冬眠的物質,還存在和冬眠物質相對抗的另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可以維持動物的正常活動和清醒狀態,它和冬眠物質相結合形成複合體,當冬眠物質超過抗冬眠物質的時候,動物才會冬眠。

由此看來,動物何時開始冬眠,不僅取決於誘發的物質,還取決於誘發物質和抗誘發物質的比例。科學家推斷:冬眠動物可能全年都在“製造”誘發物質,而抗誘發物質是在進入冬眠之後才產生的。該物質產生之後就會不斷地上升,直到春天開始的時候才會開始下降。當它在血清中的濃度高於誘發物質的濃度時,動物就會從冬眠的狀態蘇醒過來。但是,對於冬眠誘發物質和抗冬眠物質到底的性質如何,為什麼會引起動物生理發生這麼大的變化,科學家們還是不了解。

1983年,科學家從鬆鼠的腦中提取到了一種抗代謝的激素。把這種激素注射到沒有冬眠習慣的小鼠的體內,發現小鼠的代謝率會明顯地降低,體溫也會降低到10℃左右,看來激素可能也是誘發動物冬眠的一個因素。最近,又有科學家想從細胞膜的角度來探討動物冬眠的機理。但是細胞膜的變化和神經傳導是如何聯係,對於動物的冬眠是否具有關鍵性的作用還有待於研究。

到現在為止,人們還沒有完全地揭開動物冬眠的秘密。科學家們還在繼續探索。讓我們踏著前人的足跡,透過曆史的帷幕,在奇妙的大自然裏去大膽地探索尋覓吧,謎底終究會有揭開的一天。

旅鼠投海自殺探秘

旅鼠在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挪威和瑞典一帶生活。它們屬於小型哺乳動物,最大的身長也不過15厘米。它們平時居住在高山深處,以樹根、草莖、苔蘚為主食。在食物極度缺乏的災年裏,它們就會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大規模地遷移。可人們迷惑的是,是什麼原因使它們偏偏要拚命地奔向大海,走向死亡呢?

據史料記載,早在1868年,這種奇怪現象就已經出現過。那是一個陽光燦爛、晴空萬裏的春日,一艘滿載旅客的輪船正航行在碧波蕩漾的海麵上。突然,船上的人們發現一大片東西在遠離挪威海岸線的大海中蠕動,後來知道這是一大批在海中遊泳的旅鼠。它們從海岩邊一群接一群地向大海深處遊去,那些遊在前麵的旅鼠精疲力竭時,便溺死在大海裏。但令人不解的是,跟隨其後的旅鼠卻仍奮不顧身、繼續前進,直到溺死為止。數以萬計的旅鼠就這樣溺死了,海麵上漂浮著大片大片黑色的屍體。

1985年春季,一群旅鼠成群結隊,浩浩蕩蕩地向挪威山區挺進,所到之處莊稼被吃得一塌糊塗,草木也被洗劫一空,它們甚至把牲畜也咬傷了。一時間,成群的旅鼠使當地蒙受了極大的損失,人們日夜為此煩憂。但是,不知為什麼,旅鼠大軍在4月份的時候卻突然每天前進50千米,直奔挪威西北海岸。一旦在行程中受到河流阻擋,那些走在前麵的旅鼠便毫不猶豫地跳入水中,用身體為後來者架起一座“鼠橋”;一旦遇上了懸崖峭壁,自動抱成一團的旅鼠們就會形成一個個大肉球,勇敢地滾下去。一路下來,盡管傷亡慘重,但活著的仍會繼續前行。就這樣,它們遇水涉水,逢山過山,前仆後繼,勇往直前,幾乎沿著一條筆直的路線向大海挺進。來到海邊後,它們紛紛跳下大海,毫無懼色,奮力往前遊去,直到所有的旅鼠都在水中溺死。

旅鼠要集體“自殺”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至今還沒有一個解釋能夠讓人信服。

有一種解釋是“生存壓力說”。根據這種說法,由於旅鼠的繁殖力過強,導致數量太多,無法得到充裕的食物和生存空間,所以它們必須另找生路。但是它們為什麼非得自殺呢?而且為何隻有在北歐生活的旅鼠,才會有這樣的舉動?一些生物學家因此又進一步解釋說,幾萬年前的挪威海和北海比現在要窄一些,因此旅鼠很容易便能遊過大海,從此旅鼠遷徙的習性就作為一種本能遺傳下來。可是如今的挪威海和北海比過去寬得多,而旅鼠仍在起作用的遺傳本能下照樣遷移,淹死在海中便也不足為怪了。可這也不是一種令人信服的解釋,原因在於旅鼠一般以北寒帶所有的植物為食,按理說,即使它的數目達到每公頃250隻的密度,也不會有“吃飯”問題。再說在遷移過程中,旅鼠通常也會遇到食物豐富、地域寬廣的地帶,但是這並不能使它們停住不前。所以認為旅鼠集體自殺是因為缺少足夠的食物和生存空間才向外遷徙的說法不是很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