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對地球的探秘(5)(1 / 2)

這些消息聽起來似乎有些駭人聽聞,倘若地球上洪水再次泛濫,那麼,我們怎麼辦?目前人類還不能搬到別的星球上去,難道我們就束手待斃嗎?

其實,我們或許不必過於杞人憂天。就像與大海苦苦抗爭的荷蘭人,他們國土的2/3陸地是通過圍地從大海中爭奪來的。荷蘭人是大海的朋友,也是大海的克星。居安思危,人是萬物之靈。人的智慧已經穿越各種各樣的自然界巨變,必將掌握著一種強大的武器,用來扞衛自己生存的權利。

讓人自焚的死亡島探秘

在加拿大北部地區的帕爾斯奇湖北邊,有一個僅1平方公裏的圓形小島。當地人稱這一小巧玲瓏的島嶼為普羅米修斯的火炬。據說,這一名稱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說:當年,把火種帶給人們的普羅米修斯準備返回天宮的時候,順手將已經沒用了的火炬扔進北冰洋,然而有火焰的一端並沒有沉下去,露在水麵繼續燃燒,天長日久,便形成一個小島。經過風吹雨打,小島上的火漸漸熄滅了。關於小島的傳說也越來越遙遠。隻是多年以後,它依舊以神奇的魅力誘惑著人們,恰如它令人心馳神往的美麗傳說。這就是:人一旦踏上小島,就會如墜烈焰般自焚起來。

據說早在17世紀50年代,有幾位荷蘭人來到帕爾斯奇湖。當地人再三叮囑他們,千萬不要去火炬島。有位叫馬斯連斯的荷蘭人覺得當地土人在恐嚇他們:帕爾斯奇湖在北極圈內,在那裏,就是燃上一大堆火,恐怕也是難上加難。馬斯連斯沒有理睬,固執地邀了幾個同伴去火炬島,尋找所謂印第安人埋藏的寶物。他們一行來到小島邊,想起當地人的忠告,幾個同伴忽然膽怯起來。轉向準備返回去。隻有馬斯連斯一人繼續奮力向前劃去。

同伴們遠遠地目送著他的木筏慢慢接近小島,心裏都有些膽戰心驚。正當他們剛要離開時,突然看到一個火人從島上飛奔出來,一下子躍進湖裏。那不就是他們的同伴馬斯連斯嗎?他們立即衝上前去,隻見水中的馬斯連斯還在繼續燃燒,眼看著同伴在疼痛中苦苦掙紮,他們卻不敢跳下去……

到了1974年,薩斯喀徹溫省普森理工大學教授伊爾福德組織了一個考察組,靠近火炬島進行調查。通過細致的分析,伊爾福德認為,火炬島上的人體焚燒現象,是一種電學或光學原因。這一觀點立即遭到考察組的哈皮瓦利教授的反對:既如此,小島上為什麼會生長著青蔥的樹木?並且,在探測中還發現有飛禽走獸?

哈皮瓦利因而認為:可能是在島上的某些地段存在某種易燃物質。當人進入該地段後,便會著火燃燒。

正因為他們都認為這種自焚現象是由某種外部因素引起的,因而都穿上了特別的絕緣耐高溫材料服裝,來到火炬島上。在島上,他們並沒有發現什麼怪異的地方。然而,就在兩小時的考察即將結束時,萊克夫人突然說她心裏發熱,一會兒又嚷腹部發燒。聽她這麼一說,全組的人都有幾分驚慌。伊爾福德立即叫大家迅速從原路撤回。隊伍剛剛往後撤,走在最前麵的萊克夫人忽然驚叫起來。人們循聲望去,隻見陣陣煙霧從萊克夫人的口鼻中噴出來,接著聞到一股燒焦了的肉味。

事後,回憶當時的情景時,伊爾福德教授仍然記憶猶新。他說:“萊克夫人一開始走在隊伍的最前麵,我們並沒有發現有什麼特別的事。燃燒也不是突發的,是她先覺得身體裏發熱。待焚燒結束後,那套耐火服裝居然完好無損,而萊克夫人的軀體已化為灰燼。”

4年後,加拿大自然科學院的阿馬爾博士再次冒險前往火炬島考察,不幸的是,他也未能逃脫厄運。此後,美麗的小島披上了一層恐懼的麵紗,讓好奇的人們望而卻步。

時隔不久,加拿大物理學院的布魯斯特教授就這種自焚現象發表講話。他認為:這種人身自焚現象並非現在才發生,而是曆來就有的。他用英國作家狄更斯在小說《荒涼山莊》中的描述來支持自己的觀點:1851年,佛羅裏達州的一位67歲的老婦被燒成灰燼。布魯斯特認為,這是典型的人體自燃事件,與外界條件毫無關係。它隻不過是由人體內部構造產生的。因此,他認為,盡管目前還不明白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自焚,但可以斷定它與人的生活習慣有關。

布魯斯物的演說立即遭到伊爾福德等人的強烈抨擊。伊爾福德認為,人體自焚必定來源於外界因素。

此後,1974~1982年,相繼有6個考察隊前往火炬島,都無一例外地無功而返。並且,每次都有人喪生。於是,當地政府不得不下令禁止任何人以科學考察的名義進入火炬島。

如今,火炬島上已是人跡罕至了。然而,它仍舊一動不動地坐落在帕爾斯奇湖畔,似乎有意等待人們去揭開籠罩在它身上的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