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對失落文明的探秘(4)(1 / 3)

而且從早期的人類文明曆史來看,文明的創造和輝煌都離不開河流:埃及和印度的古代文明,首先發祥於尼羅河或恒河流域中;中國古代文明的搖籃則在黃河和長江流域。為何偏偏隻有瑪雅人把他們的燦爛文明建築於熱帶叢林之中呢?

不管怎樣,不知出於何種原因,900年前後,瑪雅人放棄了高度發展的文明,大舉遷移,繁華的城市變得荒蕪,任由熱帶叢林將它們吞沒。瑪雅文明一夜之間消失於美洲的熱帶叢林中。後來從發掘出來的僅完成了一半的雕刻來看,這場劫難似乎來得十分突然,然而當時又有什麼災難是他們無可抵擋的呢?瑪雅人拋棄自己建造起來的繁榮城市,卻要轉向荒涼的深山老林,這種背棄文明、回歸蒙昧的做法,是出於自願,還是另有隱情?

關於瑪雅文明的消失有著種種的猜測,有人說瑪雅人是受到了瘟疫、戰爭等的襲擊,但是為什麼沒有見到屍體?瑪雅文明的消失與它的崛起一樣,充滿了神秘色彩,為世人矚目。

有人認為,瑪雅人有可能被外族入侵,他們被迫離開家園。可是,有誰比正處於文明和文化興盛時期的瑪雅人更強大呢?

有人認為瑪雅人是由於發生地震而被迫離開家園。可是直到今天,那些雄偉的石構建築,雖然有些已倒塌,但仍有很多曆經千年風雨依然保存完整。

有人認為,可能是因為隔代爭鬥,或是年輕的一代起來反對老一代,或是發生內戰,或是因為一場革命,使得瑪雅人離開了故土。如果真有上述情況中的任何一種發生的話,那麼也隻有一部分居民,即失敗者,離開國家,而勝利者則會留下生活。但調查研究沒有發現有瑪雅人留下來的任何跡象,哪怕是一名瑪雅人!

當曆史漸行漸遠,成為一種遙遠的回憶後,我們所能了解到的隻是夢囈般的神話,以及一幢又一幢遺棄的建築,然而神秘的瑪雅人、神秘的瑪雅文明、神秘的瑪雅金字塔無不讓我們心馳神往……

神奇的羽蛇城探秘

在法國布列塔尼半島上,有一群龐大的石柱群,平列蜿蜒,遠遠望去猶如長蛇在空中飛舞。其平列總長度近10千米,巨石總數達4000塊,最重的達到350噸,可以稱得上是迄今為止已發現的世界上最壯觀的石柱群了。

眾所周知,布列塔尼半島突出在大西洋的海麵上,而卡納克石柱群就是在半島上的卡納克鎮附近。在那裏,現在豎立於地的花崗岩巨石有3000多塊,另外還有近1000塊殘破或者失落了。每塊立石一般的高度是1~5米,而且石柱以天然大理石作為墊底。具體來講,它一共包括有3個石陣。

第一石陣距離卡納克鎮500米左右,石柱成12行縱隊排列,呈東西方向,蜿蜒在高低起伏的土地上,一直延伸到鬆林極目的遠處,總長度已經達到4000米之多,巍然壯觀。石柱行列微微彎曲,石與石間距離長短不一,石麵打磨得相當平滑。在石陣的起點處有甬道,甬道的兩壁和頂部是由花崗岩石板砌成的,裏麵很黑很低,必須手持電筒屈身前進。過了甬道,就進入一個小石室裏,石室的四壁雕有圖案,相當美觀。

大約隔有一個小丘的距離,就是第二石陣。排列成7行,在總體長度上超過第一石陣。在石陣的中間有一座古老的磨坊,遊人可以登上磨坊頂部,觀看兩旁綿延不絕的石柱陣容。過了一片稀疏的樹林,就會看到第三個石陣。排列成13行,可惜長度僅僅有355米。不過那裏的石柱在排列上,遠比前麵兩陣更為密集。

考古學家試圖將石柱與當時的拜蛇教聯係到一起。曆史上,當地高盧人是十分崇拜蛇神的,因而那些彎彎曲曲的石陣,有可能是模仿蟒蛇蜿蜒爬行的姿勢來建造的。又因為那些石柱匍匐於高低起伏的大地上,遠遠望去,頗有振翅飛動的氣勢,因此,也就稱其為“羽蛇城”。

這麼驚人的石陣陣容,18世紀以前竟然沒有一個字的記載!當今的各種辭書和地理圖書也是極少提及,那麼神奇的“羽蛇城”是什麼年代建造的,又是如何建造起來的呢?

1764年,有位考古學家偶然路過這裏,見到了石柱群,並作了報道,這才引起了世人的注意。而他的論說也僅僅是依據民間傳說而已。

當然還有更多的猜測,有認為是廟宇祭壇的,有認為是外星人訪問地球石的“登陸台”的,如此等等,真是莫衷一是。

20世紀60年代,考古學家使用放射性碳測試技術,確定石柱存在於公元前4650~前4300年,距今約6000多年,比英國的斯通亨石環要早得多,可謂人類新石器時代最早的文化遺址之一。

但是,石陣所在地沒有石頭,須從4000米以外的山岩上開采。古人最先進的搬運工具也就是繩索、滾軸、杠杆、滑車,還有土坡的斜力下滑。他們是如何搬動350噸重的大石柱的呢?是什麼鼓動他們狂熱地進行這麼浩大的工程呢?英國考古學家哈丁翰隻能說:“卡納克石柱群比金字塔更神秘,是考古學史上曆史最久而又未被人類攻破的秘密。”如果要揭開石柱的秘密,必須先弄清營造石陣的那批古人的來源。繼而了解當年的生活情景,留存下來的墓葬,為此提供了可靠的見解物證。